返回Chapter01、启航二〇一七(第1/2页)  丢下你那怨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hater01、启航二〇一七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起,公元二〇一七迎面而来,二○一七年,刘晓雨和元媛之间又会经历哪些情感故事呢我们拭目以待

    这几年,刘晓雨的状态比较稳定,天天按步就班地值夜班,按步就班地做白日梦,按步就班地吃了睡睡了吃,按步就班地自学文化知识,按步就班地领着杯水车薪的工资,按步就班地应酬着不值得应酬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刘晓雨也渴望摆脱低端世俗生活,走向高端自由的生活。可是,甭管刘晓雨怎么挣扎和折腾,就是出不了这个怪圈,好像是有个无形的网包围着他。

    刘晓雨可算得上命苦之人。

    唯一爱的女人,却还是这个女人的备胎。

    刘晓雨工作工作不如意,工资低的吓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还勉强可以渡日。

    万一哪天元媛指望起刘晓雨,大笔大笔地花刘晓雨的钱,刘晓雨就吃不消了。

    刘晓雨内心也很焦虑,帮元媛吧到头来又怕她不领情;不帮吧,又不忍心元媛受委屈。

    刘晓雨是河南男人,河南男人自古就有英雄救美的男子汉气概,刘晓雨的性格与河南男人的特征不谋而合。

    河南人吃苦耐劳,坚忍顽强。河南自古就地少人多,历史上战争不断,水患频繁,民不聊生,正是这样艰苦复杂的历史变换过程,造就了河南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使得河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吃苦耐劳,且有一种恒心和韧性。

    在历史上,河南人特别坚忍顽强,从不轻易放弃。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于河南济源。由于太行王屋二山阻断了愚公的交通,90多岁的愚公决心移山,并率领全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感动天神,借天神之力移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颂了愚公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精神。数千年来,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锲而不舍地克服困难。类似的例子是发源于河南的“夸父追日”的故事。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河南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

    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千米,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愚公移山的故事和红旗渠见证了河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

    我们经常看到河南人开着汽车,把农副土特产品拉到全国各地销售。

    河南人身上特别有忍劲。

    “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不容易,要求人们必须有面对刀丛的勇气,但“忍”字下面还有一颗心,那是思想,是灵魂,是坚韧的信念,河南人一向都把“忍”作为自己的美德。

    河南人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往往本着“和为贵、忍为高”的准则。河南人认为“忍”是知礼,是通情,是在行善,而不是没有能耐的表现。能忍才能知道退让、知义利才能明白轻重。

    河南人看上去有些粗矿、愚钝,但不乏精明,敢闯敢干,只要河南人认准了的事情就会大胆去做,所以“中”成了河南方言中最典型的音标。生活在这里的人答应你一件事,会说“中”,他做不到又不好推辞的事情,也会很仗义地安慰你说“中,我试试”

    河南人喜欢抱团。

    只要有一个河南人某方面做生意成功了,立刻就会有大批的河南人被吸引过来,一起做这种生意,而且不光做同样的生意,连居住地都会选在一起,很快就形成一个讲河南话的小社区。

    河南男人虽然大多倒腾不出大生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