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年少轻狂多仗剑 第九章 卡塔琳娜(第3/4页)  大明辅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父乃是杭州萧山一个不得志的秀才,未中秀才前曾入赘萧山秦家,故出生时叫秦声白,秦声白自八岁开始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连中四元,因十二岁复拟《过秦论》被方从哲称为明朝贾谊,从而带到京城并招入门下授业,且改回原姓莫。

    朱由检对明朝的什么才子才女没有多少兴趣,若是换成美女倒还差不多,不过闲来无事去凑凑热闹也无不可。

    “青云观以后再去倒是可以,只是不知大哥意下如何。”怕朱由校尴尬,自然是要照顾一下他的情绪的,在这里朱由检也不能再叫皇兄了。

    “不耽误你的生意吗?”朱由校此话问出后气氛更加尴尬了许多,除了自己几位客人外店里真的没有什么生意了。

    “不耽误,不耽误,我正准备打烊前往城南。”卡塔琳娜说着便着手收拾东西准备关门。

    “既然继芬小姐盛情邀请,我们也就不再推辞了。”朱由校本来就对这个佛郎机新朋友有些不舍,正好借着坡顺势就答应了。

    来时朱由校、朱由检

    兄弟坐在车内,赵全赶车,高胜、高寒二人骑马,此时多了个女人朱由检主动让出来和赵全坐在外面赶车,他可是知道做电灯泡的感觉,于是里面留给了朱由校和卡塔琳娜。

    五道口因位于五条大道的交汇处而得名,大明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劳动人民普遍认为五道口就是世界的中心。

    京城所有的学院都聚集在五道口,行知院是五道口除国子监外最大的院,除行知院外,还有石洞院、友麓院、衡阳院、及第院等,不过这些院仅授些四五经八股文章,而行知院除了教授经史子集外还包括兵法韬略、算术历法、农耕水利、yin巧技等。也正因为如此,行知院虽然规模最大,然而生源多是来学习yin巧技的穷苦人家,只为了掌握一门手艺有个吃饭的本领,其次就是一些学习兵法韬略、算术历法和水利农耕这些,在重视科举的大明朝,行知院学习八股文章的反倒是最少的。因为多数的学子素来看不上yin巧技,加上行知院教的东西庞杂,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的学子来说,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不仅学子,连一些其他院的先生都对行知院嗤之以鼻。

    行知院最葩的是,似乎京城最好的那一个两个学子和最顽劣的那一群都在行知院。无论是诗词楹联、策论激辩还是打架斗殴,行知院好像都没输过,久而久之行知院的文会就成了五道口最大的文会,多是因为其他院的学生想借机验证行知院不务正业的行为是错误的,因此文会偶尔还会发展成文武会。

    马车行了近半个时辰方到行知院,院门口没有守门的石狮,没有气派的门楼,三阶石阶上去是一个不到半尺的门槛,寓意着门槛很低。

    听闻国子监和其他几个院的门脸个顶个的气派,门槛好像一个个比赛似的最低的都有一尺半,一些年纪小的童生进门都要先骑在门槛上才能翻过去。

    行知院的门匾上写的是行知阁三个大字,两边的红木门柱刻着一副漆金楹联,右边是工善其事必利其器,左边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入了门,果然见到有人坐在一张桌前登记,应该是检查邀请函的,卡塔琳娜看见觉得有些怪,以前似乎只是出示一下邀请函就可以了没见过还要登记的。

    几人来到登记处,卡塔琳娜出示了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刘继芬的大名,登记的人看起来和这位佛郎机美女颇为熟络,自然知道刘继芬就是她的汉名。

    “因为年前陕西、山西等地受了灾害,此次文会除了行些文事之外还特意进行募捐活动,并且文会的一些画作品也会拿出来进行义卖,所得银两全部用来赈灾之用。”负责登记募捐的是行知学院数术科的学生名叫符九章,因为常与刘继芬讨论些数术问题所以二人关系很好,见刘继芬一行人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