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七十二章 应该,大概,仿佛(第1/2页)  我在大明开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教坊司,这是一个让男人会心一笑的地方。

    可实际上,教坊司隶属于礼部,承担着朝廷礼乐祭祀、婚丧喜筵、庆祝节日、招待外宾的重大责任,绝不是什么女人都能标榜自己出身教坊司的。

    从武宗皇帝开始,教坊司开始改革,花月十二楼全面私有化,诞生了秦淮河十二金钗,每一座楼的主事,不管你之前叫什么名字,一旦做了主事,也就是台柱子,只能叫本楼的名字。

    像是刘清江,之前叫刘瑶儿,甚至刘瑶儿这个名字也是进了教坊司后才改的,最开始,她叫刘幺儿,她父亲老来得女,很是溺爱,就叫她幺儿。

    嘉靖五年,户部员外郎张希尹奏劾镇江府知府刘储秀违旨,催征不力、纵吏卖放粮食,得旨刘储秀逮捕治罪。

    刘瑶儿的父亲就是镇江知府,那年,她三岁,父亲在狱中被拷掠致死,家产充公,妇孺发配教坊司。

    张希尹是正德十二年的三甲进士,年纪轻轻就得中进士入朝为官,很是意气风发。

    嘉靖三年,大礼议之争,文武百官二百余伏阙,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跪在左顺门外,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修撰杨慎言大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十八岁的嘉靖皇帝大怒,将伏阙的官员名字全部录下,逮捕下狱一百多人,廷杖一百多人,打死十七人史称左顺门事件

    张希尹,就在被廷杖的一百多人当中。

    从那以后,张希尹就成了清流表表者,虽然被嘉靖皇帝厌恶,却依然做了南京户部员外郎,此后,屡屡升迁。

    嘉靖十七年,张希尹官至南京礼部侍郎,当日,梳拢了清江楼的刘瑶儿

    嘉靖二十年,刘瑶儿改名刘清江,是为秦淮河上十二楼之一的清江楼主事,人称艳绝秦淮,是年,张希尹官礼部尚书。

    刘清江来扬州,那是因为南京城里面兵部尚书韩石溪和魏国公以及守备太监明争暗斗,战火已经烧到了秦淮河上。

    历来政治斗争,无非就是先让手下摇旗呐喊,然后,找对方手下的麻烦,剪除其羽翼,最后,再扣上贪官之类的帽子,如果能捉几个二奶,那就极好了,这证明你这人道德败坏,人人得而诛之。

    张希尹这时候抱的是内阁严阁老的大腿,对这场斗争,算是作壁上观。

    这厮是个政治老油条,深知既不左也不右有时候很得罪人,何况,韩石溪本来就是严阁老的政敌,怕韩石溪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故此就密语刘清江,说,宝宝你不如去扬州散散心。

    刘清江到了扬州,几天下来,觉得扬州城里面逼仄得很,连一条老护城河,也要叫小秦淮河,感觉扬州处处透着一股子虚头虚脑的小家子气。

    她是秦淮河十二金钗之首,觉得小东门十二金钗东施效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心在这小秦淮河上调教出一支脂粉娘子军来,好把所谓的小东门十二金钗给一扫而光,正好让扬州那些土鳖盐商们知晓,什么叫做南朝烟水古都气象。

    正好今日五月十三,关帝爷爷诞辰的单刀会,她便在小秦淮河上撑起了舟,随身只带了两个健妇,准备游玩一番。

    不曾想,在河边恰好听见有人讲四民平等,顿时大为诧异,心说扬州城里面居然还有这等高士结果定睛一瞧,却是个少年郎。

    她初来乍到,还不知道千目修罗义薄云天仗义疏财戴小相公的名号,民间甚至有叫他及时雨的,还是康飞听了觉得太不好听,什么及时雨,你们怎么不叫我春雨流大师兄呢寡人这么帅,怎么能跟那黑厮宋三郎一个名号就放了话出去,谁敢叫及时雨,别怪我打断他的腿

    等康飞讲四民平等讲了半截,不讲了,刘清江听了半截,这进不进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