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当时有人说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可知还不只四川和江苏两地印造。883年,成都书肆能看到一些“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的书,和“字书小学”,“率皆雕版印纸”在印刷术发明后的最初二百年内,它已经是人民大众普及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
宋代,雕版印刷已发展到全盛时代,各种印本甚多。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
因此,对刻印无价值的书,还有以“灾及梨枣”的成语来讽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可见当时刻书风行一时。
雕版印刷开始只有单色印刷,五代时有人在插图墨印轮廓线内用笔添上不同的颜色,以增加视觉效果。天津杨柳青版画至今仍然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将几种不同的色料,同时上在一块板上的不同部位,一次印于纸上,印出彩色印张,这种方法称为“单版复色印刷法”。用这种方法,宋代曾印过“会子”当时发行的纸币。
单版复色印刷色料容易混杂渗透,而且色块界限分明,显得呆板。人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了分板着色,分次印刷的方法,这就是用大小相同的几块印刷板分别载上不同的色料,再分次印于同一张纸上,这种方法称为“多版复色印刷”又称“套版印刷”。“多版复色印刷”的发明时间不会晚于元代,当时,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县所刻的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两色套印的,这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多版复色印刷在明代获得较大的发展。明清两代,南京和北京是雕版中心。明代设立经厂,永乐的北藏,正统的道藏都是由经厂刻板。清代英武殿本及雍正的龙藏,都是在北京刻板。明初,南藏和许多官刻书都是在南京刻板。嘉靖以后,到16世纪中叶,南京成了彩色套印中心。
只不过,目前有个很大的技术性问题是,虽然凌皓不缺目前这样的精力,但是他之前所研制出的纸质量却不够好,到时候印刷出来的文件很可能没有预期的效果那么好。
毕竟在这公元三世纪就搞出几百上千年后才渐渐成熟的技术,确实很突兀,也太超前了一些
所以,凌皓只得精简一下文字,偷偷懒了。
他开始动手写自己所熟悉的简体字了,说起来,这才是他最熟悉的文字,不过目前,这个世界里大概就他和姬青两个人看得懂写的什么意思了,到时候传回凌府之后可能会有点麻烦
所以,自己还得辛苦一点,附带一份译文一起送出去。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