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圣人心思难猜(第1/2页)  被玩坏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张俊平确实有才,不但武艺高强,文才也不逊多让

    这民谣,短短几百个字,囊括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最重要的是把忠,孝,仁,义,诚融合进童谣里”皇帝赵恒赞叹道,心里对张俊平更加欣赏。

    “陛下说的是,这童谣,唱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懂这张俊平也算用心了”刘娥也是非常有才学的,自然分得清童谣的好坏,嘴上附和道。

    皇后刘娥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聪敏好学,在赵恒把她接进皇宫之前,曾经把她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在王家,刘娥没有沉迷于富贵,而是潜心读书,在张耆家里藏了十五年,也读了十五年的书。

    可以说,皇后刘娥的才学并不次于当朝的一些进士。

    “呵呵张家这一代出了一个麒麟儿啊

    张家世代忠良,只可惜,其父,其祖,皆资质平庸,就算是朕想要重用,也不得不三思”皇帝赵恒感慨一句。

    张家出身并不高贵,张家的先祖张令铎当年是皇宫的亲卫军都指挥,因从龙有功,才被封赏。

    本是武将,结果因为见到皇帝忌惮武将,便开始弃武从文,结果就是后代文不成武不就。

    宋朝权贵,弃武从文的不少,不止张家一个,也都没有多大成就。

    “陛下,这张俊平到是厉害,文武双全,也算忠心,只是,就像陛下所说,为人有了鲁莽,说话太过耿直”

    “爱妃说的对这张俊平还需好好打磨一番才堪重用

    朕让他当这个左庶子,也有这个意思”皇帝赵恒很是认同的点点头。

    “陛下,大王来给陛下和娘娘请安了”太监进来汇报。

    “见过父皇,见过大娘娘,父皇万安大娘娘万安”赵祯走进福宁殿,规规矩矩的给皇帝皇后请安。

    “太子对张师傅印象如何可喜欢朕给你安排的这个左庶子”

    “多谢父皇,张师傅很好,武艺高强,见识渊博,儿臣甚是喜欢”赵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如此甚好”

    “父皇,儿臣今日跟随张师傅学了两首童谣,儿臣想要唱给父皇和大娘娘听”到底还是个孩子,学了新东西,总是忍不住想要拿出来在父母面前显摆。

    “哦是什么样的童谣,太子唱来听听”皇帝赵恒扶须笑道。

    宋朝,皇家其实也和普通百姓家一样,管儿子叫郎的,大郎,二郎,三郎。

    按照排序,赵祯是六郎,皇帝赵恒的第六个儿子,但是因为前面五个都夭折了,这是皇帝赵恒心中永远的痛,所以不叫赵祯六郎,而是干巴巴的叫太子。

    叫法生硬,但是心中的爱,一点不少

    “好我先给父皇,大娘娘唱百家姓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祯摇头晃脑的背了起来。

    “不错,真不错”皇帝赵恒微微点着头,脸上满是欣慰,这一刻,他不是皇帝,只是一个父亲,一个为儿子一点点成绩,便满心欢喜的父亲。

    “太子不是学了两首童谣吗再给朕背一背另外一首”

    百家姓固然不错,把赵姓放在第一位,有拍马屁之嫌,当然,这个马屁,皇帝赵恒很受用。但是皇帝赵恒更看重那三字经,三字经才是真正的经典之作,融合了忠孝节义,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

    “遵旨”赵祯有模有样的行礼答应道。

    接着又把三字经背了一遍。

    “太子可知道这童谣里面的意思吗”

    “知道,张师傅都给儿臣讲过了”

    “那朕考考你昔孟母,择邻处是什么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是出自孟母三迁的典故。”赵祯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晃脑的背道“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