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一队士兵跟在车后。监军突然来到,再加上郑先生的许诺,赵元奴虽不大情愿还是亲自出迎。
车队以驶入军营垓心,就有车夫上前勒住马匹,掀开篷布,露出一车车的官制良弓。
郑潜安上前,对弓箭清点一番后,说道“赵将军,你看,弓箭给你备齐了。要试上一试否”
赵元奴挑出一个擅射士卒上前,弯弓搭箭,弓弦一阵,嗖嗖地两声只听得箭矢破空之声,两枝箭如闪电一般疾射而出,直达百步开外。
果然是好弓
此时,观看者欢声雷动。只见赵元奴得意道“有投石机和劲弓掩护,再以精卒冲锋,怀宁城指日可下”
郑潜安捻了捻须,微笑道“不差在一时,将军可以先挑选五百壮士练习射艺,日夜操练,组成一支弓箭营。”说到这面色一沉,道“半月后,破城”
赵元奴不乐意道“为何还要等”
郑潜安目露贪色道“我要捉一个人,李渊的女儿,啧啧,要是落到我手里”
那庐江郡长史兼监军也开口道“宋鹰扬有令怀宁城暂时围而不攻,等杜伏威上钩。”
赵元奴闷声道“末将得令。”
当刘泗和赵元奴在怀宁县对峙的时候,从庐江郡出发的宋颢却抛下大军出现在瓜州渡口,在百余亲兵护卫下牵马登船往江都城行去。
后世白居易有诗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快船在奔腾的、浩瀚的、夜色沉沉的大江上像一条大鱼横渡,很快就抵达对岸。一些早有准备的巡逻士卒举着火把在岸上接应。
兼任庐江通守和鹰扬郎将的宋颢,卓立船头,胸怀万丈。从去年三月份大贼杜伏威南下以来,他力主剿杀,上书天子在庐江建立鹰扬府,收拢士绅之心,历经苦战,终于得立足。如今天下放乱,正是英雄奋起之时。
他本拟一举打垮杜伏威,然后入主中枢,效仿陈霸先为江左之冠。然而自龙舟入江都,国事日难,杜伏威挥师渡江,天子杨广一反常态,不但没有准许他,反而发来密诏,让他入行宫奏对,别做安排。另外派皇孙杨桐遥领他的鹰扬郎将职务。越王杨桐当下在东都洛阳坐镇,根本不可能赶来接任。天子使者北渡,三番急催,皇帝还派人赐下一支节杖,叫他星夜来江都,议定国家大事。
江左之冠陈霸先从一介参军讨平侯景乱步入政坛,后整合江左各方势力,夺梁立陈,后世称为陈武帝,冠绝江东。
宋颢是江南士族出身,历任文官,在杨广还是晋王时就追随了,是谓潜邸元臣。
可惜,在许国公宇文述当权以后,就屡遭贬谪,才干难以施展。
他不止一次想到十年不得升迁之苦,就对宇文阀充满仇恨。目前既然是天子相招,托以重任,他只好暂时放下了进兵的念头,轻车简从入见。从瓜洲渡过江后,就领亲随掩藏行迹,然后绕道京口直趋江都。路过京口刘寄奴故居时上前致祭,跪在地上哽咽地立誓说“不肖子孙来告,若能仰仗祖宗之灵,灭贼立功,复我大业,以雪子孙之耻。某即肝脑涂地,亦所甘心”
注刘寄奴,大号刘裕,京口人。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年代,奋起寒微,十年之间南征北讨,所向无敌。后,灭晋建宋,北伐中原,收复关中,若非天不假年,几乎有一统天下之能。自古以来,北伐大胜者,只有刘裕和日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两人耳
宋人辛弃疾有词赞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酉时三刻,宋颢在天子密使接应下进入江都,一路上见骁果禁军甲胄森严,他特意叮嘱次子宋刚说“天子降诏,为父入城觐见。你居于城外,好生安抚亲随,不可招惹是非,待吾归来再定行至。”
“谨遵父亲教诲。”
宋颢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