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个屁,你还没看出来吗?一封诏令征召你丈人入朝,给我加封左领军大将军,但是幽州大都督并没有授我,这说明什么,说明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我,在防着我。”</p>
“可相反,秦叔宝授左卫大将军不说,还进封齐国公,加凉州大都督!”</p>
翼国公的封号当然不能与齐国公这样的大国封号相比,连彭国公封号也远比不上。更别说秦琼的左卫大将军在十二卫里序列第一,而现在又封凉州大都督。本来长乐王镇守凉州时,凉州都督也仅是中都督府,现在派秦琼去,却升为大都督府了。</p>
相反李瑗任幽州大都督时,其实真正镇守幽州的都是他,可现在李瑗走了,李世民也不给他授大都督,相反崔敦礼却说新太子有意要调屈突通来当大都督。</p>
真是岂有此理。</p>
“这明摆着就是李世民的缓兵之计,先调走李瑗,换上屈突通,然后等局势稍稳,便要再把我也调回长安去,到时想捏扁就捏扁想搓圆就搓圆,还不是任他处置?”</p>
“阿耶你也曾随李世民多次征战,难道他就不能信任阿耶?”</p>
“李世民算个鸟?”王君廓骂道,他当年投李渊再反唐再投唐,反反复复几次,李渊也都不敢拿他怎么样,李世民他确实不怎么放在眼里。正因此,他后来才会选择跟太子党人的李瑗结为亲家,可谁料到李世民居然发起玄武门之变夺权。</p>
“那怎么办?”</p>
王君廓阴起脸,“终究还是小瞧了他李世民,事到如今,也只能想办法跟废太子甩清关系了。”</p>
“怎么甩?”</p>
“多学着点。”王君廓对儿子道。</p>
大都督府。</p>
李瑗不安的等来了王君廓。</p>
“亲家公,崔敦礼说了些什么?”</p>
王君廓坐下,对亲家李瑗缓缓道,“事情有些麻烦。”</p>
“如何?”</p>
“长安突然生变,如今具体详情仍未得知。大王你是宗室名王,奉旨镇守幽州,节制十七州,拥兵数万,如今新太子派个六品小吏便要征召大王入朝?况且大王莫要忘记一件事情,先前赵郡王孝恭为扬州大都督,北起淮河,东包大江,越岭而南,尽归他统管。有人诬告他谋反,陛下不问证据直接召还京师,打入天牢,受尽盘问追究,最后得无实据,才算放出,可却改授这宗正卿,再不能出长安半步。”</p>
“如今长安诏令大王入京,焉知不是赵郡王重复也?”</p>
“现如今长安城里,太子、齐王皆被诛杀,赵郡王又有前车之鉴,大王今若奉诏归京,能自保乎?”</p>
王君廓这一番话,说有李瑗那是面色惨白。</p>
李孝恭是宗室第一名王,大唐的东南半壁江山几乎都是他打下来的,其战绩能与李世民并列。</p>
可这位宗室名王被从扬州大都督任上召回长安后,却很惨,先是被诬谋反下狱,最后虽无证据赦免但改任为宗正卿,扬州大都督和宗正卿相差巨大。</p>
再加上他特意暗示李瑗建成和元吉被杀,使的李瑗心里已经认定李世民诏他回去是要杀他,就算不杀,估计也要被软禁的下场。</p>
其实李瑗也知道,当初把李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