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三千宠爱在一身(第3/3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要查清一些趁乱侵占国家、他人土地的问题。</p>

    接下来,秦琅计划要推行的就是税了,土地要征地税,盐铁等矿要征矿税。</p>

    其实地税就是要在现有的义仓粮基础上开征,现在的义仓粮其实已经由原本最初百姓自发的性质变成了官方主导的一种储粮缴粮性质了,故此秦琅打算按历史走向,提前将他改为地税。</p>

    按亩征粮,在租庸调正税的田租外,再按百姓实际拥田数量,征收地税,地税入专门的仓,把原来的义仓改名为社仓,地税粮入社仓,就存储于地方不转运到朝廷各大仓中。</p>

    社仓里的地税粮,以后主要就是用来备地方灾荒,以及附近战争等军事所需。</p>

    以免再出现如今年这样的粮荒危机。</p>

    “这是加税,让百姓负担更重!”</p>

    秦琅的计划,果然马上就有大臣反对,反对的是戴胄,他认为义仓原本是属于百姓们自发组织的救灾仓,如今朝廷接管义仓,那也应当是权宜之计,等灾后应当将义仓交还给百姓。</p>

    而秦琅要设地税,就是在跟百姓耍流氓。</p>

    “臣计划是按拥田亩数征粮,上至王公下至庶民,不论贵贱,每亩别税粟二升,入社仓,专粮专用,以备灾年救荒。至于商贾户和无田户,则按户等,九等纳税,上上户税粮五石,下中户征五斗,对于下下户免征。”</p>

    戴胄继续反对。</p>

    秦琅不理他,接着说出了一个数字。</p>

    “据臣在户部查到的数据,如今全国户口约为二百万户,人丁八百多万口,实际课丁数只有一百二十万左右,按租庸调制,每丁每年纳粟两石,绢二丈,实际上朝廷一年的租赋收入仅两百四十万石,计绢六十万匹而已········”</p>

    “但是据臣的推测,如今天下户口实数当有五百万左右,人口两千多万口。若经过户口清查后,课丁当有三百万丁,则一年正赋将为六百万石粟,一百五十万匹绢以及若干绵········”</p>

    “而按照隋朝时的全国耕地田亩数,当有八百余万顷(约七亿市亩),虽然经历十余年战乱之后,许多地方土地荒芜,尤其是在边疆之地,但据臣的推算,如果全国征收地税,就算除去不种粮的田地,则一年依然可以起码征收一千二百万石左右的地税粮!”</p>

    这些数字一出,从皇帝到宰相,无不呼吸粗重了几分。</p>

    https://.ttxs77. ggdown</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