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承乾拿着本折子进宫,向皇帝请安。</p>
李世民抬头瞧了眼儿子,把手里刚写好的折子扔到一边,“来了?”</p>
“儿子拜见阿爷。”</p>
承乾起身,偷瞄了眼皇帝刚写好的折子,却看到上面写的赫然是改封蜀王李恪为吴王,由益州大都督迁广州大都督,越王李泰改封魏王。皇六子李愔,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p>
淑妃杨氏晋封贵妃。</p>
承乾心里暗暗惊讶,李愔才两岁,居然就获得封王了,要知道之前李恪等都是数兄弟一起并封的,就是李渊诸子,也是每次封好几个。</p>
而这个李愔却独封,最惊人的还是在于皇帝的这折子上写的这几个晋封,除了他同母弟李泰改封魏王外,其余的三人关系可不简单。</p>
李愔正是李恪同母弟,而改封贵妃的杨淑妃,则正是他们兄弟俩的生母,也是当年杨广的嫡女,隋亡后,武德元年,杨妃以正朔之后,国公亲戚身份被礼娉入秦王府。</p>
这位杨妃出身尊贵,如今二子皆封王,一个是吴王、广州大都督,一个蜀王、益州大都督,这让承乾觉得有了几分压力。</p>
李世民抬头,见儿子发怔,目光还留在他刚写的折子上,心中一动,若无其意的将折子收了起来,拿在手上翻了翻。</p>
承乾赶紧收回目光。</p>
“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皇帝问。</p>
“父皇,这是儿臣记的翼国公修大明宫的一些举措,请父皇过目。”承乾忽然换了一个称呼,稍显正式,也显出些生疏来。</p>
李世民扬眉,把手里的折子扔给承乾,然后换过他的折子。</p>
“朝廷新设广州大都督府,朕想让李恪遥领,空出来的益州大都督之位,便打算干脆让你六弟李愔遥领好了,你觉得如何?”</p>
承乾心里有些吃味。</p>
但又不能公然说六弟才不过两岁,封王都显得早,更别说独自封王更有些过份,只能低下头淡淡的说了句父皇安排甚好。</p>
至于杨淑妃晋封贵妃一事,皇帝没提,承乾也只能不说。</p>
李世民翻看起承乾记的东西,上面写的正是秦琅修大明宫的计划,比如一改从蜀中伐宫殿梁柱的做法,而是派人去交州伐木通过红河和东海运回中原,再经运河入长安。再有砖瓦家具器物等等,秦琅要招供应商,授他们皇商头衔等等。</p>
“有些意思!”</p>
李世民一下子看出了秦琅的小心思,拿朝廷的公器来为这些皇商信用背书,换取他们的材料免费供应,甚至还要从这些皇商手里再赚笔赞助费。</p>
一个皇商的头衔,朝廷明着确实不用出钱,但这个信用是无价的,这些商人们拿有价的材料来换这无价的信用背书,谁赚谁亏一目了然。</p>
可秦琅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也不是强买强卖的事情,你情我愿的没敲诈商人,还能让商人得好处,朝廷呢也节省了不少开销,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大明宫的修建效率。</p>
“这家伙啊,每次都是如此,总能想出这些歪点子来。亏他也想的出,皇商,区区一点材料,就换个皇商头衔,还犯事涉案需向大理寺申报复核,还享受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