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0章朕欲使子孙长久(第3/4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安。皇子们还年轻,可这些年轻的皇子后面,居然已经开始有了利益集团了。</p>

    两仪殿里。</p>

    李世民在宴请两位老臣,宋国公萧瑀和江国公陈叔达。</p>

    这两位都曾是武德和贞观朝的宰相,也都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年轻时还曾是皇子,萧瑀是西梁皇子,陈叔达是南陈皇子,而他们现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天子的亲家翁,两人的儿子,都被李世民赐婚公主。</p>

    一壶国公酒,一碟冷切五香卤牛肉,一碟炒蚕豆,一盘凉拌黄瓜,一般拌三丝,一盘醉青虾。</p>

    几杯酒下肚。</p>

    李世民话越说越开。</p>

    “朕欲始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p>

    这句话一出,倒是让两位天子亲家翁都有些意外,怎么好好的就突然说到这些了。</p>

    两人都是聪明人,皇帝这句话虽不长,可重点就两个,一是子孙长久,一是社稷永安。</p>

    这两点恰说明,现在皇帝担忧子孙不能长久,社稷不能永安。</p>

    重点还是在于子孙上面,皇帝在担忧子孙,但皇子们还都年幼,最年长的太子承乾也才十岁啊。</p>

    是何原因让皇帝开始担忧这个?</p>

    联系到刚刚朝中的一些争议,两人都马上就明白了皇帝有此疑惑的缘由了。</p>

    “萧卿?”</p>

    萧瑀本身曾是前朝皇子,对于这个话题当然也有一定的深刻理解的,所以面对皇帝的提问,也只是想了想便答道,“臣观前代国祚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逾四百年之久。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守!”</p>

    “陈卿?”</p>

    “陛下,汉封王子弟,守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踵,封建有效!”陈叔达跟萧瑀倒是难得统一态度。</p>

    李世民感叹着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亡。昔吕后欲威刘氏,终赖宗室刘氏诸王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p>

    皇帝的态度表露无疑,皇子们虽年幼,可他确实已经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并开始在寻求解决之道了。</p>

    李世民自己是通过兵变夺嫡称帝的,所以对这些事情很敏感,加之他对于前朝灭亡的殷鉴,经常拿杨家父子的事情来做比较。</p>

    杨广刚愎自用,猜忌过度,导致强盛的大隋朝很快大乱,而杨广当年也正是通过陷害太子杨勇夺嫡上位,上位后又幽禁兄弟,甚至逼反了弟弟,导致本就只有兄弟五人的杨广,在位之时,大隋居然没有一个可靠的宗室为屏藩。</p>

    而杨广自己儿子又少,太子又早死,次子又因昏庸被他废黜软禁,结果到了后来,杨广只能让自己年幼的孙子们留守长安和洛阳,在大隋朝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他们留守东都西京,却根本无法作为,眼看着杨广最后只能在江都被权臣弑杀。</p>

    李世民始终觉得这是隋败亡的一个重要教训。</p>

    近来细读史书,李世民想从史书记载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发现的却是曹魏对宗室过于苛刻,导致最后司马家篡夺了曹魏江山。</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