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2章忠诚必将得到奖赏(第2/3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机,可给这些豪帅们每家一个世封州刺史之位,其余的州,也可依然让他们自家兄弟儿子们担任,但不给世封,为以后留有余地。”</p>

    在秦琅看来,给这些事实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们世封刺史之职,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变向的双方认证体系而已。</p>

    朝廷首先需要保证的是这些边疆蛮荒之地继续留在中原王朝的体系之中,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州县,至于是羁縻还是世封,这些其实都只是个名字不同,并不影响实质上的统治事实。</p>

    冯盎虽是汉人,其实朝廷也一直是将他视为蛮夷俚帅的,毕竟他治下统治的主体其实还是蛮夷们。</p>

    只是他们势力的上层人物是以早年南下汉人为主而已,这就跟吐谷浑的可汗是鲜卑慕容氏,但吐谷浑的主体却是羌人和氐人。慕容氏当年是从辽东一路西迁到了青海,后来把当地混乱的羌氐诸部打服,然后称可汗的。</p>

    故此,在朝廷眼里,管你是冯盎还是宁长真又或是陈树龙,这些人统统被称为岭南俚帅,都归类于蛮夷首领,这跟云南昆明的爨()氏蛮一样性质的。</p>

    比如云南东部,就分成了东爨与西爨两部,东爨又称为东乌蛮,具体又有暴蛮、卢鹿等诸部落。</p>

    而西爨又称为白蛮。</p>

    乌蛮和白蛮都是拜鬼习俗,主体据说就是汉晋时的叟人,也是后世彝人的先民。</p>

    乌蛮相对落后野蛮一些,白蛮则被称为熟蛮,与汉人接触多,相对开放一点。</p>

    在云南的大理洱海一带,也有诸多部落聚居,同样也分为生蛮和熟蛮,这些部落最大的为六诏。</p>

    其中的南诏后来得唐朝扶持统一其它诸部,最终成为云南最大的势力,甚至后来反唐,跟唐打了上百年的战争。</p>

    总的来说,此时的唐人,习惯把川西一带的蛮夷称为戎,把云南一带的称为蛮,把贵州一带的称为夷,把两广一带的称为俚或僚。</p>

    反正都是蛮夷,只是分属几大不同的族群,内部又有无数的部落垌寨,各有大小首领等等。</p>

    许多大部落的首领,只要他们不称王不立国不叛乱,那么朝廷就册封他们官职,让他们实际统治地方。</p>

    这些人都统称为朝廷的羁縻州,称臣纳贡却不缴税赋,也不入户籍,完全自治的地方。</p>

    因此朝廷如果给这些羁縻州蛮夷刺史们,授个世封名头,其实没半点什么实际变化。</p>

    他们有没有世封刺史头衔,其实都是一样的世代相袭的,除非是被别的部落首领抢夺攻杀,或是自己内乱。</p>

    授封他们为世封刺史,其实也就跟周天子分封时,把一些偏远之地的蛮夷头领们,也授封个爵位是一样的。</p>

    羁縻刺史跟世封刺史有啥区别?</p>

    真要说区别,其实羁縻刺史权力更大,真正的完全自治,而世封刺史却权力受到不少限制,比如人口得入户籍,田亩得入帐,甚至得按大唐律法行事,按制收税,收的税还得缴三分之一入国库。</p>

    世封刺史每年冬得入京朝集拜见天子,而羁縻刺史,往往可能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才去一次长安,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未必去一次长安朝见天子,更不用纳税,送点土产朝贡就行了。</p>

    “陛下,若冯盎等蛮酋真想要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