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丁字卷 第六十九节 深陷其中,喜忧参半(第2/3页)  数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贴合民间地气的路数十分赞许。
    冯紫英介绍的这些产业尤其是临清贡砖行业可以很大程度化解来自鲁南的流民压力哪怕是能吸纳五千一万那也对山东来说是个缓解而江南这些种茶制茶、丝织绸缎和瓷器制作都是典型的需要大量人手的行业只要每多吸纳一万人几乎就相当于一万个家庭能有了稳定的生计这对于地少人稠的江南来说也是一大助益。
    而这些产业如果有稳定的海贸渠道外销欠缺的只是钱银投入扩大规模和新办那么银庄就能够稳定的发挥作用。
    就这个问题冯紫英又和永隆帝探讨了许久一直到传膳才算是终结。
    和皇帝一起用膳真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自从有过一次经历之后冯紫英就不抱希望了。
    饭菜始终是温热的但是却缺少那份鲜润估计也是御膳房中各种测试和准备然后等到送上来这冬日里再是各种保暖但不允许脱离内侍们的目光这样亦步亦趋送上来的确没啥滋味了。
    而且永隆帝也不是那种喜好口舌之欲的性子到了他这个年龄估计他最渴望的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名字在大周历史乃至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便是他最大的目标了。
    所以他才会对兵进沙州和哈密如此的热情哪怕为此付出一些名声和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回家的路上冯紫英思绪都很杂乱。
    今日的朝会他有预料但是把话题一下子拉得这么大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估计这种措手不及的杂乱感不仅仅是自己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内阁和六部诸公嗯也包括永隆帝否则他也不会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留下来。
    这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好事儿是终于挑开了用不着在遮遮掩掩一切都和盘托出那么压力释放出来就是各方大家来承担来琢磨不需要自己一个人成日里殚精竭虑了。
    坏事儿就是自己越陷越深。
    从内心来说冯紫英更愿意藏在翰林院里编一编《内参》写一写署名评论或者匿名文章这是提升名气或者说养望的最佳策略三年后若是有机会自己要么入六部或者都察院打磨锻炼要么直接下地方没准儿直接弄个正五品的可能性很大当然留京或者下地方要看情况。
    按照沿袭前明的惯例大周对进士的待遇可谓优厚二甲进士三年后授官惯例不会低于原定品轶(从七品)三级甚至四级如外放一般为知州(从五品)如留京中一般为主事(正六品)三甲进士则一般三年后授官不低于原定品轶(正八品)二级如外放一般授知县或者推官如留京则为评事和行人居多偶有博士和中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哪怕是普通的二甲进士比起三甲进士的待遇也要好许多甚至不比那些馆选庶吉士的二甲进士们逊色多少只不过庶吉士最大优势就是它提升了进士们的上限。
    因为按照大周的惯例没有庶吉士的资历你基本上就没有进入翰林院任职的机会而非翰林不能入阁这句话基本上就决定了你没有了进入内阁担任阁老的可能性。
    同时没有庶吉士的资历甚至连担任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这大九卿之位的可能性都要比庶吉士小许多。
    只不过开了挂的自己已经走了和普通庶吉士乃至二甲进士不一样的路径一年庶吉士就已经除官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有了这翰林院修撰的资历扫清了未来入阁的阻碍实际上自己还留不留翰林院意义已经不是很大更需要看情况而定了。
    而且按照惯例二甲进士三年后除官都要上浮三级起自己现在是从六品上浮三级就是正五品六部郎中和翰林院学士提刑按察使司佥事顺天府治中大理寺丞皆为正五品官员地方上就是府同知了。
    从冯紫英个人想法来说他其实很希望去地方上打磨一下而府同知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岗位因为这个岗位既不是主官而是协助知府处理许多日常事务那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