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骨肉团聚(第3/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他姐姐。而这位叫二蛋的,八十年代生的,应该与冬子年岁差不多。他在家长到三岁时,已经可以叫人了,所以大家都记得他。

    三岁时,随大翠姐到集镇赶集,当时大翠已经十几岁了,背着一筐柿子去卖,二蛋粘姐姐,跟在屁股后头上街看热闹。到了街上,二蛋要吃糖葫芦,大翠让他看着柿子筐,自己跑到街对面去买糖葫芦去了。

    等大翠买了糖葫芦回来,发现二蛋不见了。于是,就发了疯地到处找,但街上的人,都没注意。后来,父母也知道,村里的人也来集镇帮忙找,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就报案了。

    根据公安当时的查找,据街头有目击者说,一个中年妇女给过二蛋一个棒棒糖,目击者以为,这个中年妇女是他的亲戚,看到她报着二蛋,离开了。究竟离开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公安局的也忙活半年,没有消息。

    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就这样消失在大白天。而最为悲痛的,是大翠,她始终认为,是自己把弟弟搞丢的,每天就在集市上去,喊二蛋的名字,以为可以寻到他。

    父亲也到处贴寻人启示,甚至把启示贴到西安去了,还被警察警告过,说他乱贴。母亲,就整天以泪洗面,二十年了,没有邻居敢在他们面前提二蛋的事,怕引人伤心。

    大翠其实是个很漂亮很聪明的姑娘,但从此无心上学,整天做完活,就跑街上找弟弟,或者在山上,往路口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有精神病。

    好在,她的同学,叫刘强的喜欢她,理解她,娶了她,这个刘强就住在集镇上,开一个卤肉店,而大翠,就在店外卖糖葫芦。大翠的心思大家都明白,她认为弟弟喜欢吃糖葫芦,如果有一天回来,会看到她的。

    这是一个越说越悲惨的故事,身边的老乡说起这件事时,有心软的大娘,抹起了眼泪。

    二蛋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也把寻人启示到处张贴,从河北到山西,打工半年,找儿子半年。期间,有许多人打电话来,说某人像他儿子,他就去认,结果不验血不是。人家信息的人,可不认,要找他要酬金,他是本分人,也给有家。家都穷了,母亲在家种田,一天都不敢离开家。

    要不是女婿能干,这个家的经济怕是支撑不下去了。当村里改造成旅游点时,家家都要出钱。但是,他家里面,已经没钱了。政府解决了一部分,女婿出了一部分,才算立住了门面。

    女婿怕岳母一人在乡下没人照顾,几次想把她接到集市上去住。她说“二蛋回来了,没有娘,哪里找得到家呢”

    这话,又引起周边几个妇女的哭泣。一个老头吼到“没出息的东西,今天是喜事,你们哭什么哭”

    几位妇女才由悲转喜,冬子看见,挂着眼泪红着眼睛的微笑,是那么的直刺人心。

    此时,冬子完全不想离开了,他想看看,这种骨肉团聚的场面,这种全村人迎接一个离家孩子的场面,究竟是何种感情。其实,在内心里,冬子始终有个疑问我的究竟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呢

    其实这个答案,已经有了。冬子通过父母的血型,已经知道,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但从感情上,他不愿意承认而已。内心中最不愿意触碰的地方,是你最深的伤。当年对洪苕货下狠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来了来了”,人们开始向前涌。

    冬子踮起脚向前看去,远方山梁那边公路的尽头,开过来一辆警车,虽然没有闪着警灯,但那明显的蓝白标志,在青山绿水间,非常醒目。

    此时,一位老汉举起了手,大家屏住了呼吸。等车辆一过水库堤坝的地方,老汉手猛往下一挥,瞬时,鞭炮被点燃,锣鼓声四起,那种场面,叫你认识什么叫激动与热烈。

    人们远远地望着车子,有人在那混杂着鞭炮与锣鼓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