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方式,给大家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公司业务流程情况。但我考虑了一下,这个可能会有麻烦。比如,这信息来得不是时候,你老婆就睡在身边。一个女人深更半夜发信息,本来就可疑,她还怀疑你在外面有情况。更何况,她如果要看你短信,你给她看还是不看”
这个问题,大家在笑声中,有了各种说法。甚至有几个中年男人,本来就对何姐的姿色有想法的,如果这种情况被老婆发现了,那不得要打起来如果为了自证清白,给她看了短信,女人的嘴,那么守得往,那就泄密了。如果不给老婆看短信,估计也是不行的。
天天这样发,不引人怀疑是不可能的。
“我们公司有纪律,凡是因个人原因造成泄密的,取消投资人资格,钱我们退你,我们不差你那几个钱。刚好可以用你的股份,来帮助其它人。”
苕货接话到“帮助我也行。”
大家都笑了起来“不需要什么简报,那复杂干什么。我就问一句,分红的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
刘秘书想了想“首先,得把财富挖出来,大概十一月就完成了。然后,是财富的估计,当然全程有投资人代表及相当部门的监督,大家放心,不会少估。最后,用总金额,来按股按比例分红,这个过程,其实只是一个会计过程,应该很快。我估计,最慢,在12月底,钱就会到大家账上。大家在这六个月里,保密,需要忍耐,把笑容藏起来,大家做得到吧”
“做得到”下面的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的。
人们有从众心理,总觉得大家都相信的事,肯定没得跑。这其实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心理习惯,也是从小在集体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有一本西方心理学著作叫乌合之众,就是讲集体无意识的。
在远古时代,人在野兽横行的自然界,如果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如果落了单,你就会成为野兽的食物。在这一代中老年人群里,从小生活在某个集体中,跟着集体走不会犯错误,枪打出头鸟,法不责众的心态,练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气质。所以,大家相信的东西,你不加判断,也就相信了。
还有一个心理现象,就是自己当众说过的话,你变成你的信念,这叫“语言变信念”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现象。用它来激励人有效,用它来做坏事骗人,也有效。
准备工作充分了,大家回头,何姐也就站在身后。
何姐问到“有没有要去看现场的”
苕货抢着回答到“看什么看,田地有什么好看,到时,挖出东西来,那才有看头。”
接着,下面的人,纷纷表态,都不去看了,因为对保密不利。刚才刘秘书已经吓过大家了,泄密的,取消资格。
“既然大家不去看了,那大家这一趟跟我出来,也有两三天了,回去也得有两三天。我刚才出去,跟公司的会计通了电话,把大家的差旅费争取了下来。”
大家一听,还有差旅费,觉得很意外。何姐解释到“我们是一个团队,是公司投资人,为公司的事出来一趟,当然要有差旅费了。我来不及细算,因为,大家有上车早的晚的,不好记录,所以,按人平的标准。大家核对一下伙食补助每人每天100,出差补助,每人每天两百。总共来去按五天算,每人1500元。因为我们是集体安排车辆和住宿的,所以,车船费与住费报销这一块,大家就没有了,大家理解吧”
突然见到回头钱,大家明显兴奋起来。纷纷说到“那你何姐吃亏了,路上吃饭的钱,不都是你掏的”
此时刘秘书笑到“你们不要怕她吃亏,她是经理,公司给她有开支权限的。”
这些以退休老工人小干部为主体的团队,仿佛回到了当年单位报销的场景,这一幕太熟悉。他们刚离开单位时,还很不习惯,没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