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六章 辽地(第2/5页)  我的帝国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会爆发大疫的流言也渐渐消失。

    圣天子不惜万金之躯,亲自冒险来北宁卫,更接见各部奴户,和他们聊天,听他们所需,这简直是前所未闻之事,令他们感激涕零,不知该如何感恩。

    与此同时,中原之民,也渐渐有迁徙来北宁卫的,包括许多南洋奴。

    当然,迁徙来的内地民户和南洋奴,少量开垦,大部分,还是作为牧户,只是,变成了小范围游牧。

    其实农垦也好,过度放牧也好,都会破坏草原的水土,使得渐渐沙化。

    将草原变成耕田?从来不是解决游牧的办法,而是扯淡。

    而辽东地,迁徙来的农户、南洋奴等等,自然便是为开垦土地而来了。

    与此同时,北宁卫、承德卫、锦州和辽宁城,也在不分日夜的筑城。

    当然,现今人力资源很紧张,初春,主要还是开垦土地,建砖窑、军械场等等,城防现今只能先用夯土,尔后,再用砖石加固。

    圣天子銮驾,看似还在北宁卫的时候,文总院,出现在了辽宁府。

    此次文总院被授尚方宝剑,迁桓州团练使,领辽东抚慰使,安抚治理辽东周边黑山白水诸部,同时处理和“辽北王”耶律贤,对双方实际控制区域的划分。

    对“文总院”有一些了解的,自然便知道,治蛮治胡,“文总院”颇有些才具。

    桓州,在鸭绿江畔,是高句丽时代都城丸都城所在,不过原本的丸都城早就毁于战火,现今不过是在旧址重建的土城而已。

    桓州是契丹灭了渤海国后所设,迁徙来的,都是原渤海人,多数是粟末靺鞨人,少数汉民,而原本的契丹户多已经逃亡。

    在辽东,陆兴统军和契丹鏖战,几乎和中京地走了两个极端,屠城灭绝契丹部族的事情,所在不少,当然,陆兴便是奏报也寥寥几笔,大概以后,这种血淋淋征服手段,也只有野史才有记载了。

    所谓“犁庭扫闾”,其实就是一种种族灭绝政策罢了。

    桓州的契丹户,自然是闻听这些可怕之事,听得耶律罨撒葛逃去东海女真地后,也跟着逃亡。

    但实际上,现今东海诸部女真,还未在契丹人治下,也就是所谓的生女真,逃亡去的契丹人,只怕,也是羊入虎口而已。

    而陆宁任团练使的桓州,紧邻鸭绿江,南方的鸭绿江两畔,同样是未屈服契丹人的鸭绿江生女真各部,

    桓州之西北,则是回跋部女真,是已经接受契丹统治被契丹编入部族的,熟女真之一支。

    陆宁来桓州,除了看一看熟女真、生女真现今到底都是什么状态,自己该如何治理外,也在准备,尽快将国境线推进到大同江,不管前唐还是渤海国,和高丽人都是以大同江为界,而现今,却正是高丽人渐渐北进,向大同江和鸭绿江之间扩张之时。

    契丹战败,高丽现今国主王昭可是个人物,必然趁机北进,不过鸭绿江及长白山诸部女真不是那么好相与,桀骜不训,野蛮好战,倒是暂时遏制高丽人扩张野心的“好帮手”。

    桓州,西北距离耶律贤击败耶律罨撒葛后占据的黄龙府八百里,东南距离大同江畔的高丽西京平壤六百里。

    陆宁现今考虑的,便是这南北两处,黄龙府和平壤城。

    当然,此外还有东北鸭绿江上游的渌州,渤海国时期又称鸭渌府,还存在一个渤海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叫定安国。

    实际上,渌州渤海民谋反是反抗渤海国苛捐杂税,还未被扑灭,契丹就灭了渤海国,渌州这所谓的定安国,因为在鸭绿江对岸,山势险峻,加之附近鸭绿江、长白山各部生女真还未被征服,是以定安国倒是残存下来。

    历史上,定安国甚至曾经遣派使者去和宋约定一起进攻契丹。

    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