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打面仓(求收藏)(第2/3页)  天字一号顽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这打面仓也是京城小吃里“guan承民俗”的一个代表。

    没错,这还是一道宫廷小点心,但其实是从民间老百姓做的豆面糕和驴打滚那里学来的。

    老百姓做的豆面糕和驴打滚都是黏黄豆面的,裹上豆沙、红糖馅,上锅一蒸,再裹上豆面,让人一吃就上瘾,凉热皆可。

    可到了guan府里,大老爷们自然不能跟小老百姓们吃的一样,食材方面也要更讲究一些,整体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用熟芝麻代替黄豆面,用煎炸取代驴打滚的蒸制,总体来说口味也就要更香,刚出锅的时候趁着烫嘴的时候咽下去,香气回味无穷。

    之所以取名打面仓,也是寓意着五谷丰登,粮仓都装的满满的,要不是手续太过繁琐,这么经典的小吃也不至于流传不下来。

    软糯的年糕在牙尖打转,连吃了两块还不嫌腻,要不是刚吃了一大碗炸酱面,这一盒面仓都不够垫肚子的。

    意犹未尽的盯着重新盖上的保温箱,嘬着牙花子道,“可惜这东西凉了不好吃,不然你这一箱子我包圆了。”

    大叔掏出现金结账,把装着面仓盒的塑料袋挂在自行车把上,脚下蹬地,哧溜一声蹿了出去,着急劲儿生怕家里人吃不着热乎的面仓。

    林剑在后面招手,“回见了您呐”

    这就是京城小老百姓们的生活,贴地气,幸福往往流淌在这小小的瞬间。

    小贩还要继续卖面仓,冲林剑露了个感激的笑容,这才慢悠悠的上路。

    林剑担心以后没面仓吃了,好心提醒了一句,“前面胡同口直行,别拐弯儿,拐过去就是居委会。”

    小贩身子一歪,“得嘞,谢谢,下次再见到您多饶您一块儿”

    嘿小子够会做生意的,看来这小子可没刚才表现的那么憨厚老实。

    林剑失笑摇摇头,晃着四方步溜达进门,一天眼瞅着要过去了,把吃剩的面仓放到冰箱里免得坏,等饿了用微波炉加热再吃。

    回到二进院的海棠树下,刚要坐下喝口茶,突然想起之前后腰上的异样,连忙掀开衣衫,伸手在后腰上磨挲了一把。

    那地方原本是块胎记,面积大概有成年人四分之一个手掌大小,形似老鼠,虽然不是经常示人的地方,可总归有些碍眼,被前女友说了几次,他自己也觉得膈应。

    后来听人建议,干脆找纹身师,根据胎记的形状纹了只老鼠上去,他也不知道那老鼠有什么讲究,反正看起来还挺生动的。

    刚刚似乎就是那只老鼠在发热,可这会儿摸上去,温度跟周围似乎没有区别,怎么回事

    错觉

    也不像啊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懒得浪费脑细胞,干脆回房换衣服,准备去广德楼听相声。

    林家的四进四合院老宅位于排子胡同,周围四合院不少,温蒂默多克的四合院离林家老宅也就几步路的距离。

    搁过去这片可是实打实的贫民窟,都是在市井跑江湖的小人物住的地方,不过别看这名字不起眼,可也有其来源,相传当时有习武之人,常在此胡同练举双石,双石成排放置,有了排子胡同的称呼。

    听爷爷说,胡同过去也不是没出过大人物,比如京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就曾住在这里。

    总之,不管过去如何,现在的排子胡同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商业、娱乐样样不缺,在这样一块地方拥有一座四进的四合院,也能理解林涛敢手握2000万籽料不卖的原因了。

    换了身轻便的休闲装,穿过三进院来到后罩门,早几十年前,这里就被爷爷改成了车库,当年爷爷虽然住在大院里,但偶尔也会跟奶奶回老宅忆当年,再怎么说也是被小战士称呼一声首长的人物,总不能把车停到别人家门口占老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