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解之谜(第1/3页)  国潮198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宁卫民办事可真不含糊。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就在马家花园那些居民们搬迁最热闹的俩礼拜里,他在买房的事儿上大撒巴掌。
    一手砸下去十万块。
    很快就收上来二十几套房,而且还没怎么侃价。
    咱可得说明白了,真不是宁卫民冤大头,而是他想的比较明白,懂得抓大放小的道理呀!
    主要他是觉着这种情形下,不但房价便宜,而且位置优越。
    大多都是东城区的房,差能差到哪儿去啊?
    哪怕闭着眼瞎买,也吃不了亏。
    倒不如索性把挣钱的机会给今后用得上的人,结一份善缘呢。
    谁是用得上的人?
    当然是指头两天孟毅为他请来的,透露给他换房站内情的主任和那两个办事员。
    毫无疑问,日后房地产方面,他肯定不会不闻不问,早晚要当成敛财投资的一个方向的。
    那免不了需要诸多助力。
    如果通过此事,跟换房站的人利益绑定,能达成稳定同盟关系,对他岂不是再好不过了?
    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比多赚几个钱儿划算多了。
    1980年8月,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两件堪称里程碑式的大事。
    其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宣布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地位,从此得到了国家正式承认。
    其二,广东省的深圳c珠海c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正式获批建立经济特区。
    所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全国各地大街上练摊儿做买卖的人,一天天的开始变多了。
    尽管人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还心存疑虑。
    但是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所焕发出的智慧与力量,开始不顾一切的推动一扇扇的财富大门。
    只是也得承认,开放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想要真正获取财富仍非易事,依旧面临着制度上的重重阻碍。
    作为经济特区,如何突破地域人口限制,为本地招揽人才,吸纳足够的劳动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个体户们,同样迫切着经营范围上的“松绑”。
    对首批涉足商海的人们来说,无需自己参与加工劳作,仅靠纯粹的商品交易就能赚钱的日子,此时仍旧是一种奢望。
    与此同时,在京城建国门外,一片建筑工地已经悄然开工快两个月了。
    这并非是京城目前四处开花的民居改善工程,而是我国和美国合资建造的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的施工现场。
    没有一个人可以预见,这座外资酒店落成,将会对京城传统旅馆行业以及未来的城市面貌,产生如何巨大的影响,又会带来多么积极的启发。
    正是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8月中旬,宁卫民拿着蓝峥开具的那封工作介绍信,来到了重文门旅馆报到。
    至于宁卫民为什么仍会选择到这里上班。
    除了当初他曾经考虑过的,重文门旅馆的种种优势以外,如今还又多了两条理由。
    第一就是他从米晓冉口中,知道了重文门旅馆的具体情况。
    他对那儿管理宽松,工作轻松的状况十分满意。
    第二就是他主动跟蓝峥开口,又争取来一个优待的许诺。
    那就是他希望能像米晓冉一样分配到前厅部,做接待工作。
    好无疑问,这几乎是酒店业最干净体面的工种了。
    干这个,不但能把从事服务行业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也比随机被分配到其他任何部门都更滋润。
    对于仅仅想混个两年,过渡一下的宁卫民来说,自然再妙不过。
    至于蓝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