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节 西域(第2/6页)  枢纽:3000年的中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别。游牧与定居需要很不同的气候-生态,在东亚方向,山的高度不大,气候变化主要与纬度相关,较少与海拔相关,纬度自然就把游牧和农耕给物理性地分开了,长城就是大致的界线。中亚地区山脉高大,气候变化首先是与海拔相关,于是定居者在山脚农耕,游牧者则随着季节变换而活动于山坡的南北两侧,游牧与定居两个群体直接相望,经常打交道。<spass="mark" title="感谢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与笔者在这方面的讨论,所带来的一系列启发。当然,笔者在这里所说的交错共生性,在中亚也不是到处都存在的,比如南疆地区,以及中亚的阿姆河沿岸,绿洲周边主要是沙漠,很难游牧,也就没有那种交错共生性了。">

    更细致点说,中亚因为有高大山脉存在,阻挡着海洋水汽的流动,所以中亚的定居地区不能依赖降雨,要依赖雪山融水,而雪山融水要顺着特定的山形流下来,不可能连成片,就只能形成绿洲。这些山必须足够高,才能存得住积雪,滋养绿洲;中亚也有些山不够高,存不住雪,山脚下就只能沦为戈壁了。那些大山,正因为足够高,才确保了气候与海拔、而不是与纬度的相关性,这样才会形成游牧与定居的交错共生关系。这几乎是只有在中亚地区才能形成的,因为其他地方少有这样高耸入云的大山。<spass="mark" title="南美洲地区有这种大山,但是没有马,也就没法形成欧亚大陆这种样式的游牧经济。"> 这也使得大中亚的定居者相对于中原定居者来说,更容易理解游牧者的逻辑,于是会有后文提到的中亚人对于蒙古草原的深刻影响,<spass="mark" title="参见本节后面的论述,以及本第三章第三节第三小节的相关讨论。"> 乃至于元朝时来自中亚的色目人与蒙古人的密切合作关系。可以说,大山就是中亚的灵魂。

    在大中亚的区域中,七河流域值得专门讨论。这个地方得名自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其大致范围包括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新疆的伊犁、塔城地区。七河流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前面所说的那种游牧-定居交错共生的典型地区,<spass="mark" title="这里还有个优势,就是它不仅仅依赖雪山融水,还是大西洋水汽能够到达的最远点,降水相对丰沛,于是较为富饶。">同时其地理位置又处在一种较为核心,便于四出控御的地方。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草原,同时也具备上好的农耕条件,孕育过几个历史名城,如巴拉沙衮、碎叶、伊犁等。由七河流域出发,北可以驭草原,南可以控绿洲,堪称王者之地,所以历史上诸多重要的中亚王朝定都于此。如早期的西域第一大国乌孙,后来的西突厥、喀喇汗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准噶尔汗国等等;包括清朝在平定南北疆之后,其统治西域的最高长官伊犁将军,驻跸地也属七河流域,由此统治全疆。

    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中亚亦可进一步区分为东、西两个亚区域,西部就是今天中亚的几个斯坦国所在地,东部是今天的新疆所在地。这两个亚区域虽同属大中亚,但在历史上同时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帕米尔高原的存在,使得跨越高原进行统治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持久。强大如西突厥,重心在西部亚区域,虽则统治中心位于七河流域,却也难以长久地占据帕米尔以东。后来一度囊括几乎整个大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察合台汗国等等,都在统治后不久,便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重心在帕米尔以东的准噶尔汗国、大清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