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掌家(上)(第2/9页)  一品嫡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都各有私产。

    所以国公府的爷们一般都不缺银钱花用。公中那一百两月例银子,他们多半都没放在眼里。那点银子还不够出门打赏用。国公府的爷们出门花钱,多半都是花自己的私房。

    就像是颜宓,成亲第二天就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交给了宋安然掌管。有铺子四个,田庄一个,合股的生意有两三项。一年的收益加起来也有几千上万两。

    这些银子看起来很多,不过放在宋安然手里面,还不够宋安然的一个零头。

    故此宋安然真没将颜宓那点私产放在眼里。

    颜宓也清楚一点,他之所以将手头上的产业交给宋安然打理,也是出于夫妻相处之道。他信任宋安然,他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宋安然。银钱不重要,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颜老太太交给宋安然的账册,只登记了国公府的产业,却没有登记每年的收益进项。

    宋安然经验老道,就算颜老太太不肯透露每年的收益进项,宋安然也能粗略算出来。

    铺子田庄山林商路全部加起来,国公府公中一年的收入,大致在二十五两至四十万两左右。

    这两个数字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国公府手头上的田庄太多,占据了太多的本钱。而田庄又是靠天吃饭,每年的收益起伏很大。所以宋安然就干脆了给田庄一个最大收益,外加一个最小收益。

    粗略一算,国公府一年的收益,是前几年侯府一年收益的十倍。看似很多,可是国公府要养的人十倍于侯府。而且养的人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样算下来,国公府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可以说周氏居功至伟。

    可见周氏没糊涂之前,果然是个精明厉害的当家太太。

    至于二太太和三太太,接过国公府也就两年的时间,已经出现银钱吃紧的情况。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二太太和三太太两个人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周氏。

    奈何周氏喜欢作死,好好的当家太太不做,整日里为了颜飞飞要死要活。以前,周氏是京城内活得最风光的国公夫人,如今周氏则是活得最憋屈的国公夫人。

    周氏以前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就算儿子争气,也不能改变周氏的处境。

    可惜周氏依旧不知道反省。

    宋安然暗自感慨了一番,就将周氏抛到了脑后。

    颜老太太给宋安然的资料中,还有一份小册子。里面是一个个的名单。

    国公府以军功起家,国公府的家将和亲兵都跟随国公爷还有颜宓南征北战。他们为国公府挣下偌大的功绩,国公府就有责任给他们养老,还要养他们的家小,将他们的后代培养成材。

    小册子里记录的名字,就是那些受了伤不能当差的家将亲兵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家人。

    宋安然看到这份小册子,就明白了颜老太太的意思。颜老太太是在提醒宋安然,将来当家后,要善待这些人。

    国公府不能做过河拆桥,没有良心的人。国公府靠着家将亲兵发家,就有责任让家将亲兵们无后顾之忧。如此,后来者才会有榜样,才会死心塌地的替国公府卖命。

    宋安然将小册子收起来,妥善保管。

    宋安然揉揉眉心,对比侯府和国公府,这就是老牌落魄勋贵同实权勋贵之间的差距。

    国公府不光要养着自家人,还要养着亲兵家将。

    侯府别说亲兵,连个家将都没有。前几年没开矿的时候,光是养着府中那一大家子,就已经捉襟见肘。再养亲兵家将,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可是没了亲兵家将,又如何上阵杀敌,又如何维持勋贵的权势?

    可见凡事都是相辅相成。

    宋安然让人将资料收起来。

    喜秋在旁边说道:“没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