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内侍还等着颜均回去接旨。
颜均却没将此事放在心上。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颜均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永泰帝在催促他出兵平叛。
之前颜均已经写了几道诉苦的奏章送到朝堂,朝堂上一直没给他回复。就连宋子期也弹压不住朝中来势凶猛的非议。
光是颜均抗旨不尊,先斩后奏,私自带兵深入草原一事,就足够御史们大特。即便颜均携胜归来,那些人依旧不肯放过颜均。
以前颜均在草原深处,找不到人,大家弹劾他也没用。
如今颜均就在西北,多好的机会啊。赶紧弹劾颜均,将颜均弄下来,换别人掌西北军。
朝堂上为了颜均和西北军吵得不可开交。至于颜均诉苦要补给要兵源的奏章,自然没人关心。
颜均心里头很恼火,朝堂这些年,从来没有重视过他的意见。说白了,大家对颜均的印象,还停留在颜均当初初入朝堂的时候。那个时候,颜均还是个少年郎。想想看,骄傲的朝堂大佬,谁会重视一个少年郎。
即便颜均立下赫赫战功,毕竟朝堂大佬没有亲眼看到,感受不深,难以想象颜均现在强到何种程度。
因为大家都轻视颜均,故此也就没人真正重视颜均的奏章。即便宋子期有心替颜均呐喊,奈何颜均从未在朝堂上证明过自己。
这是颜均最大的劣势,也是颜均不如颜宓的地方。当年颜宓从文,从翰林院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当上三品大员,户部左侍郎。接着弃文从武,带兵出征。
朝堂上下,都见识过颜宓的厉害,自然不敢轻视颜宓。颜宓带兵出征期间,虽然大家都严防死守,各种刁难,每天弹劾。但是颜宓的奏章,朝堂上没有任何人敢忽视。
不仅不敢忽视,而且还将颜宓的奏章反复研究。
这就是人品差距。
颜均气的咬牙切齿,就因为他入朝的时候年龄小,又没有考科举,没在朝堂上展示过拳头,朝堂上那帮混账就敢忽视他。到如今,他带兵深入草原,剿灭草原几十个部落,杀了数十万人,结果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朝堂上的那帮混账依旧在忽视他。
颜均心头冷笑一声,既然朝堂上的人不重视他的话,那么他也没必要听从朝堂的吩咐。至于永泰帝的旨意,等他高兴的时候,他自然会去接旨。
颜均很清楚,他这么做,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新一轮的弹劾热潮,还会坐实他拥兵自重的罪名。不过颜均不在乎。
颜均微微眯起眼睛。他的思绪已经从朝堂转移到容玉的头上。
容玉趁着百年难遇的灾荒,趁势起兵造反。
关于容玉的这一生,颜均早在宋安然那里了解得足够清楚。颜均从来没有轻视过容玉。这些年颜均一直压制着容玉。
不过去年他领兵出征,容玉趁机坐大,俨然成为西北反贼的领袖。
颜均嘴角一翘,眯着眼睛笑了起来。这个容玉,的确是个带兵打仗的材料,而且志向很大。
看看他制定的各种制度,各种收买人心的手段,颜均就确定容玉有大志向。而且容玉的志向就在京城。
颜均捏着下巴,当初宋安然让他防备容玉,必要的时候将容玉朝西边赶。让容玉去祸害西域诸国。
评估了一下现在的局势,颜均打算否定宋安然的计划。颜均打算,不将容玉往西北赶。他要将容玉往东边赶。让容玉做马前卒,去祸害东边南边的老爷们。
以容玉的战斗力,和容玉的野心。等容玉到了东边南边,他一定会成为大周的毒瘤,祸害整个大周。
到时候,整个大周都会因为容玉而颤抖。大周的国本也会随之动摇。
而颜均要做的事情,就是死死的咬在容玉后边,不给容玉趁机坐大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