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坑深193米,成王败寇,忆风流(卷二终)(第7/16页)  孤王寡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药,他能掌握好分量,墨九肯定不会出什么事,但他却容不得她有丝毫的闪失,也生怕自己一时的疏忽,会让昏迷不醒的她,出现什么意外。

    所以,前前后后的张罗,他都不假人手。

    两日两夜转眼过去……

    长夜漫漫,沉睡的人们终将被黎明唤醒。

    临安城里,鸡鸣狗吠,商铺一个个打开了门,卖早点的小贩吆喝着,推着木板车在街道的青石板上滚动出一阵阵“吱呀”声,在这个还没有亮透的清晨,汇成一曲独有的乐章。

    天亮,人起。

    这一天,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一天,却格外沉重,也必将永远的写入历史。

    大人们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唤醒熟睡的孩子,匆匆吃罢,又早早前往皇城司狱外面的街口候着,看震惊天下的萧氏大案——今天,萧氏一族要在刑场处斩。

    昨夜,南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和审刑院的主官们第一次提审了萧氏一干重案犯,分别录问,据闻萧氏重案犯都已认罪,四个部门忙碌了一夜,单单入库的卷宗都堆满了整整一层案架,萧氏之罪,多达数十项……

    今日凌晨,几位主官将结果呈交景昌帝宋熹。

    景昌帝考虑一瞬,批复了四个字——满门抄斩。

    如此,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萧氏将全族处斩一事,终于得到证实。

    一时间,五百多口人的死亡,挑逗了临安百姓的神经,他们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做生意,而是惦记上了今日的刑场。

    寅时,天儿还大亮,苍穹如墨,像笼罩在一块巨大的黑布之中。

    皇城司狱的灯火,一夜未熄。

    长长的甬道上,萧乾的皂靴轻踏而过。

    每一步,都伴着他腿上铁链的“叮铛”声,让这个寂静的空间,显得格外凄清,无端端让人毛骨悚然。狱卒们,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却有一种叫着恐惧的东西,爬满了身上。

    “萧使君,请吧!”

    囚车早已备好,单为他一人准备的。

    萧乾目不斜视,大步入内,像坐上中军帐的帅椅。

    “咔嚓”一声,囚车上锁。

    牢头松了一口气,“起!”

    等羁押萧乾的囚车驶出皇城司狱的大门,外面早就喧嚣起来。还没有见到人,就已经可以听见那一片凄厉的哭声。不懂事的小孩儿,“哇哇”不已,妇人们大声饮泣,男人们只能压抑的低呵……

    萧乾目光微眯,从囚车上望出去。

    皇城司狱门口,摆得一行整整齐齐的囚车。两侧站满了一群执锐披甲的禁军。他们几乎三五步就有一岗,防备的盯着皇城司狱外面的大街,而每个囚车边上,还有四个人负责押送,守卫之森严,防守之严密,可以看得出来,萧氏一族依旧很受当今陛下“重视”。

    “六郎?”

    “是六郎来了!”

    “六郎,救我……”

    “呜,六郎救救我们啊,我们不想死。”

    曾经的萧六郎,是无所不能的。

    萧氏那些无助的妇嬬看到萧乾出现,纷纷哭喊起来。

    现场,登时喧闹一片,哭喊声,比先前更甚。

    负责押送去刑场的人,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尉迟皓。

    看一眼那场面,他蹙了蹙眉头,不耐烦的高声大吼。

    “喊什么?喊什么?!都闭嘴!统统闭嘴!”

    止不住的哭声,确实令人心烦。他拔出钢刀,重重敲在囚车上,那令人惊惧的“铿铿”声,吓到了一群孩子和妇人,他们闭紧嘴巴,却止不住滚滚而落的泪水,还有那巴巴望着萧乾求助的眼神儿。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