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章:钦赐(第3/4页)  唐朝贵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之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大肆的进行砍伐,使的原本茂密的森林,日渐减少,而一旦遇到了巨大的暴雨,则立即成灾,直接将整个关中平原,变成一处沼泽之地。

    这若是到时真来一场洪灾,只怕这关中又要生灵涂炭了。

    陈正泰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若有所思着,一时不说话。

    李世民见他不做声,便不由道:“你又在想什么?”

    陈正泰当然不敢乌鸦嘴,只是讪讪笑道:“恩师提到了丰收,学生就在想,这关中这么多年来,灾难频繁,又是旱灾,又是蝗灾,说不准还要遇到水灾呢……”

    李世民听到此,不禁落下脸来,皱眉道:“你能不能少在朕面前提这些,旱灾和蝗灾刚刚过了,想来近些年来不会再发生了。至于水患,这二十年来,渭水一直平缓,并没有出现什么大患,固然……这灾情一来,谁也说不准,可你成日说,若是上天有了感应……当真降下灾厄呢?”

    陈正泰一脸无语,却也理解李世民的心情,毕竟古人们真信这玩意。

    他抬头看了看天,不过此时只能看到宫殿巨大的梁柱,于是咋舌道:“恩师说的有道理,学生也只是随口一说,以后一定注意。”

    于是默默的叹息一声,乖乖告辞出去。

    出了太极宫。

    陈正泰却是寻了马周来,马周在詹事府里做右春坊的学士,平日的事不少,可是一听陈正泰召唤,却是兴冲冲的来了。

    马周是小跑来的,喘着气道:“恩主有何吩咐?”

    陈正泰看了他一眼:“如果我说,嗯,我是说如果哈,如果这渭水河发生了水灾,会怎么办?”

    马周一头雾水,很是纳闷地道:“渭水河自隋时起,就没有发生过灾情了,恩主怎么突然杞人忧天了。”

    陈正泰生气了,当着皇帝的面,自己被骂一顿,当然不敢说啥,可当你马周的面,我陈正泰还不能发脾气了?

    于是陈正泰就道:“什么叫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好词吗?我是说如果。”

    马周倒是不再反驳了,便认真地道:“如果的话,倒是后周孝闵帝二年,渭水发生了一次水患,大水直接冲刷了关中,当年粮食减产了四成,饿死了七十余万,当时百姓饥馑,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陈正泰现在听到人相食,便觉得毛骨悚然,他皱眉道:“如果当初这样的水灾,可以提早防范吗?”

    “倒不是没有可能,最大的办法,就是提早将低洼的地方,修成水库,而后等水患一来,便掘了此地,将水引入低洼之处,引了这洪水形成湖泊,如此一来,虽是可以淹没一些地方,但至少可以保下关中。只是……真到大水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迟了,洪灾之前,会有暴雨,而且暴雨连绵而下,想要引洪,哪里有这般容易。”

    马周博闻强记,几乎文史方面的资料都记得清楚。

    陈正泰若有所思:“也就是说,理论上而言,只要放弃低洼的地方,就可以拯救关中,可为何没人去管呢?”

    马周便笑道:“低洼之处,就意味着是良田啊。恩主你想想看,低洼之处最容易受大水冲刷,冲刷之后,有大量的淤泥,只要洪水退去,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抢占这些土地,将这些土地种植上庄稼,这样肥沃的土地,谁肯放弃。而偏偏越是这样的肥沃土地,越是价值不菲,为了保住收成,朝廷反而要在这些地方,加筑堤坝,如此一来,反而不易冲垮了。”

    陈正泰一时无语,顿了半响,他才突的道:“詹事府这些日子,得去办一件事。”

    马周很是干脆地问:“何事?”

    陈正泰一脸正色地看着他道:“你带着人,多走一走,看一看哪一处地方适合蓄水的,若是找到了,就想办法将这些地拿下来,然后再想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