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就不应该跟端献大眼瞪小眼,若不然也不引了这位老大注意。不过,她现在有端献做靠山,连带着孝庄也会护着她,若是同样抱住了康熙的大腿,那她不是更能在京城里横着走?
一个对汉文学极度推崇的皇帝,想来也会喜欢一个懂得汉学的小辈。丰离立刻精神了,“三千百已经读完了,现在开始学四书中的《论语》。”
康熙本不过是随意地一问,不想丰离竟给了他那么大的惊喜。端献在丰离一开口即知这厮又准备抱大腿了,也是,有多康熙一个大靠山,那可是大好事儿。
“可能背出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丰离接过康熙的话,顺溜地背出了全文,康熙眼中闪过笑意,“背得不差,那可知其中之意?”
“知!”丰离又是一翻侃侃而谈,理所当然地加上自己的见解,一翻论语说下来,康熙可是万分吃惊,至此,丰离可是在他面前挂号了,这回再不仅仅只是自家姑姑的小孙女而已。
等下面的人前来禀告膳食已经备好,康熙还是意犹未尽,但这膳得趋热。
“皇祖母,时候不早了,该开膳吧。”康熙冲着孝庄说,孝庄看了看天色,可不是时候不早了嘛,立刻让人传膳。
“姑姑,阿离如此好学,可不能因入京就耽误了她的学习。不如皇祖母给阿离拨几个有才学的嬷嬷伺候吧!”难得瞧见满蒙的贵女中有如丰离这般喜好汉学的姑娘,就是汉人中的姑娘也未见得有几个及得丰离的聪慧,康熙兴起了爱材之心,立刻给自家祖母提议。
丰离暗中比了个剪刀手,好样儿的,她这大腿是抱上一半了。孝庄一笑道:“难得皇上如此夸奖,不过几个宫女,哀家定然给阿离寻几个好的师傅。阿离可不能懒怠毁了皇上的一片心意。”
“是,老祖宗放心,阿离定会好好同师傅学习的。”要不是担心智多必妖这话,上辈子被熏陶了二十五年的丰离,完全可以直接跟博学的康熙谈天说地,纵谈古今。
不过,现在这会儿,吃饭重要,她也饿了呢!
吃了饭,端献领着流舞和丰离告退回她的大长公主府,当年端献出嫁时,顺治帝便让人为她建了一座长公主府,以便她回京暂住,只是多年来,她回京的次数少之又少,打她要回京养老的消息传到京城,作为她亲额娘的孝庄立刻让人把宅子翻修了一趟,升为大长公主,这府邸也是要扩建的呢。
之前一直住在宫里,是孝庄想女儿,也是因为大长公主府还没完全弄好,如今做好了,端献当然想带着两个小孙女回自己的窝去。
“你这大腿抱得可真是容易。”窝在马车上,端献扫了丰离几圈说话。
丰离半点不避地迎着她打量的目光,“你这是羡慕妒忌恨?”
端献听得那叫一个憋气啊,“你是打算走才人路线,把一干汉女都打入谷地?”
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丰离道:“我疯了才当那出头鸟,读书名理这话你总归知道的,才女之名我是没兴趣,但借着读书把一些知识合理化,却是必须的。”
“早作准备,不错!”端献冲着丰离竖起大拇指,丰离托着下巴,“三藩平定,接下来就是台湾了,你有什么打算?”
耸耸肩,端献道:“我没打算,台湾的事儿没有我们发挥的余地,那位早就已经做好的各种准备。”
丰离想了想,也是,“明天,我带你去见个人,一个游历回来的人。”端献总觉得重生的康熙给丰离的惊喜还不够,打算抛出另外的一个。丰离没有作声,示意端献直说,刚刚还觉得被重生康熙盯着的丰离可怜的端献立刻踢散了之前的念头,这丫头诡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