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上古囧事(第3/11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只大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仓颉的母亲惊吓过度,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仓颉既后悔又难过,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他立志要造出字来。

    为了造出人人都能看明白的文字,仓颉到各地采风,寻找灵感。有一次,仓颉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看见几个老人在争执: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走,说东边有小肥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方有花野猪;还有一个老人要往西,说那边有好多大白兔。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根据地上野兽的脚印认定方向的。

    聪明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每种野兽都有不同的脚印,我为什么不能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呢?从此,仓颉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造出了中国第一代文字——象形文字。

    仓颉造出了字后,就把它们刻在龟壳上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认为仓颉很了不起,就封他做了史官。那些龟壳上的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甲骨文。

    相传仓颉发明了文字后,上天兴奋得下起了粟子雨,鬼怪悲伤得在夜里大哭。(天雨粟,鬼夜哭)老天之所以要降粟雨,估计是因为有了文字,可以录下上天的好生之德,也好让后人敬畏天帝的神威。至于鬼为什么要在夜里哭呢?这个其实更好理解。向来对付鬼的办法,莫过于咒语符文,和文字脱不了干系。从此之后,妖邪鬼怪的日子不再好过了,自然要痛哭一番,来告别曾经逍遥自在的生活。

    仓颉发明的文字到今天演化成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方块汉字,为了感谢他老人家,后人将之尊为文祖。

    其实,中国的文字早在仓颉数千年前就已经诞生了。关于仓颉发明文字的传说,只是古人对于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这样说并非全盘否定仓颉对文字的贡献,事实上仓颉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

    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创制出乐律。

    伶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家。

    黄帝时期,人们还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东东,只知道鸟叫的声音蛮好听。当时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围着篝火扯着嗓子吼,很有些猩猩聚会的风范。

    据说有一次黄帝骑马经过某地,忽然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传出。黄帝的马受了惊吓,身子立了起来,把黄帝摔了下来。黄帝很生气,命人寻找肇事者,结果发现是一个叫伶伦的家伙在吹箫(竹管)。

    黄帝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竹管居然能发出如此犀利的声音,觉得伶伦是个人才,好好培养,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于是,他不仅没有责备伶伦,反而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作曲。

    伶伦从一个落魄的待业青年,一下子变成了月薪过万的白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一门心思投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之中。

    为了能够创制出有节奏的音乐,伶伦专程前往凤岭,据说鸟类中最杰出的歌唱家——凤凰栖息在那里。伶伦根据凤凰歌唱的两个六声,经过长时间的揣摩、推敲,终于创制出了十二音律。从此,五音不全的历史宣告结束。

    伶伦创制出十二音律后,黄帝就封他为乐官,专门负责制作各种乐器和乐曲。后来他和一个叫荣辕的人铸造了十二口钟,用来和五音(宫商角徵羽)。他自己还特别制造出了一种乐器——磐。完成了这些,仲春二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伶伦为黄帝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黄帝很高兴,赐伶伦以名为姓,所以伶伦的后代子孙都称为伦氏。此后,历代掌管宫廷音乐的人则被称为“伶人”,再后来则成为演员的别称。

    相传黄帝与蚩尤一战,天下百姓死伤无数,黄帝很伤感,命伶伦创作了一首名为“清角”的乐曲,来祭奠亡魂。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