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乱弹上古那些事(第2/3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内部问题需要解决了。当初赵简子选择这个襄子,虽然是因为他完美地通过了考核,但毕竟立了幼,容易招来闲话。赵襄子知道这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肯封他自己的任何一个儿子为家族接班人,反而封了一个侄子。碰巧(?)这个侄子又死得快,于是勉强决定让儿子“浣”继承大位。这中间出了一次政变,是他弟弟搞出来的,但是他弟弟意外地又死得早,于是赵家人仍然支持让“浣”当赵君。这个“浣”的儿子,就是最上边那个被首次册封为诸侯的赵籍了。神圣的晋地中终于冒出了三个异姓诸侯,赵家多年的阴谋算是得逞了,小瑶泉下有知,也只有无奈苦笑了(别人荀氏就真没把自己的姓当回事,一会姓智[知],一会姓中行,总之晋君封你什么,你就姓什么,这才是大忠啊)。

    注意一点:搞政变的这个弟弟的孙子就是魏斯,也就是魏文侯。所以所谓“三家分晋”,其实这赵魏两家根本是一家(韩家尚不清楚)。也只有这些族内的枝枝蔓蔓,才会酿出如此巨大的窃国阴谋。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好了,就来看看这些阴谋家族能够培养出何种“人才”吧。首先是喜欢“拜师”(以后凡见到有类似倾向者,要注意了),用名人的影响力来彰显自己,由于自己本身是“贵族”,这样做并不显得丢人。“式”是什么意思?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反正是一种表达恭敬的手段。这个段干木显然还没有成为他的“师”,于是他就不停地去“式”,一方面是狼子野心,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生存压力使然。

    接下来的一段更恶心,明明是在跟群臣宴饮,忽然说自己有。对象是谁?虞人。有人说这虞人是当时的一种职务,我认为不是,虞是晋国的创业者,就是前边提到的那个“上帝之子”,他后来就是被周武王封到了“虞”这个地方。所以虞人就相当于今天的井冈山人或者广安人,革命传统深厚,革命志向永存。见虞人做什么?为什么要跟他(们)去打猎?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我认为当时虽然三家并起,但是晋国的传统势力尤其在精神领域仍然强大,所以魏文侯魏斯还需要在这方面花点功夫。甚至在文化上受些影响,也是很有可能的。上帝和家族谁大,一目了然。

    下一段证明,赵家固然是他的近亲,韩家亦然,所以他的原则是谁也不帮。这样的结果,谁都明白魏家有更大的志向,于是依附者越来越多。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有了实力,有了普世信仰,就必然会征讨。“中山”据煮酒高人论证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打它是有价值的。打下来封给自己的儿子,不免有点心虚(你这究竟是马克思呢,还是金日成呢?),于是问于群臣。多数人说好,说“仁”,唯有任座反对,认为应当封给弟弟。弟弟虽然也是家族一员,但以后迟早要独立出去,封弟弟就表明你不是一味个人主义。但是看来文侯的确是个强调奉行个人主义的人,他就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那个有信仰的人,只有最深刻受到自己影响的人才可能保持这种信仰(弟弟是被妈和弟媳影响的)。于是当场发怒,表示你这个家臣白当了。任座也就走掉了。

    这里出现了一个人,叫翟璜,翟璜略施小计,就让魏文侯又把任座给请了回来。方法比较老套,就不用分析了。魏文侯一想,任座虽然话说的冲,但还是在帮助自己(虽然是一种庸俗的帮法),于是待之为上宾。总之他的手下,包括前边说到的卜子夏,田子方之流,大都是这样的人,总是善于找到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证明自己的忠诚。田子方表演过之后,又轮到了这个翟璜。因为看起来虽然田子方是“名臣”,而翟璜跟随魏老大的时间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