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有巢氏(第2/4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眼看着孩子被叼走,真是伤心极了。别人家也和他们家有着同样的经历。妈妈哄着有巢氏,对他说:“弟弟是夜里在我们熟睡时被野兽叼走了,妈妈和你一样伤心,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我们也能像鸟儿一样在树上住,那就好了。”

    妈妈说话无意,有巢氏听了却有心。此后小有巢氏就天天琢磨着怎样在树上建一个“家”。他看到鸟是将树枝、小草等衔到树上搭成“巢”的。于是他也学着将树枝和草往树上运送,那时的人徒手爬树很容易,可是带上大一点的树枝等材料往上爬就不容易了,因为人不同于鸟,鸟搭巢可以用小的树枝,人建巢就需要大的树枝。随着年龄、智慧的增长,他在玩耍时用植物藤条将枯树枝绑起来,玩着玩着,突然产生灵感,就扎成了像后来人们使用的梯子一样的东西,有了这种“梯子”,人就可以带上大树枝爬到树上去了,再用同样方法在树上捆扎树枝棍棒,构架搭建成“小房子”,并且有了这种“梯子”,老人、小孩也容易上下进出已经搭好的“小房子”。于是最早的巢居终于在有巢氏手中实现了。可是这种方法只能利用现有的枯枝,材料来源有限,不能搭建很多这样的“房子”,且房子搭建得也不够大,解决不了更多人的居住问题。此后有巢氏一直思考如何搭建更大、更多的“房子”这一问题。

    有一天,有巢氏上山采野果,不小心,被石块扎伤了脚,鲜血直淋。有巢氏拿起这个石块,仔细地看起来,发现石块有锋利的刃口,他试试切割地上的植物,发现很容易割断。他想能不能用它去砍伐树木呢,如果能的话,不就有了搭建更大、更多“房子”的材料了吗?想到此,他立即行动,但很费劲,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总算砍了一棵不大的树。后来就用此法砍些小树,搭建的“小房子”多了一些。再后来,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他把石块用藤条捆绑在一根树棍上,这样砍树就省力多了,最早的“石斧”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发现,树砍多了,“石斧”变钝了,他又将石块在粗糙的山体上来回摩擦几下,发现比原来更锋利了。至此,有巢氏真正找到了搭建更大、更多“房子”的办法了。此后有巢氏教会和带领人们使用这种石制工具,砍来很多树,搭建了很多“大房子”,使人们都有了居住的地方。

    距今约20万——5万年前,中国上古史进入有巢氏时期。

    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史书上记载,上古的时候人类少而禽兽多。当时的人类主要居住在温暖的南方(长江流域),因为人类都居住在地面上,经常会遭受禽兽的攻击,所以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的危险。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

    于是一部分人类迁徙到了黄河流域。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

    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

    这时候南方的人类中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

    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传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