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伏羲女娲氏的传奇故事】(第3/5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

    于是,伏羲立都于榆中,正式建立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以木德王天下,帝号罗奉。

    罗奉元年(丁丑,前7724),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燧人氏自此退位。

    罗奉二年(戊寅,前7723),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又名日魁山。表木名大风雨表。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不周山上的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的观测,用八索判断方向(地维)为历法天象总管,掌握祭天权,其权位仅次于伏羲。

    罗奉三年(己卯,前7722),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90日,每节45日,总共360日。

    罗奉四年(庚辰,前7721),伏羲首设柱下史,以管理历法和天象。首次命人在居住区外围筑墙,始为城,为都;并在城中设灵台,以为祭祀中心。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政。以龙纪官,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命薮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命阴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兼任中官黄龙氏,主管民政;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造甲历;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

    罗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命栗陆氏居北,为冬官,号黑龙氏;命赫胥氏居南,为夏官,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西,为秋官,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东,为春官,号青龙氏(又称苍龙氏);命阴康氏居中,为中官,号黄龙氏。

    罗奉六年(壬午,7719),夏四月初三日,天降暴雨,一连下了三十天,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伏羲、女娲组织族人乘葫芦舟漂流逃亡至麦积山,避难于仙人洞,直至水势减小时才通过山地转移,逃往秦岭太白山,向太白族人求救。

    罗奉七年(癸未,前7718)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女娲故居凤城。

    罗奉八年(甲申,前7717),伏羲迁都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并在此修筑城垣。但不久又因洪水逼迫离开陈仓,率族人沿秦岭东迁至骊山、华山一带,进入华胥氏族的领地。华胥氏居住在今渭南市华县一带。伏羲女娲氏居住在华山牛鸠原、枣香河一带。

    罗奉九年(乙酉,前7716)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女娲则居住在离此不远的栗家原。同时在枣香河东西两岸建盘东寨和盘西寨,在盘西寨栽植梭罗神树,以祈求太平。

    罗奉十年(丙戌,前7715)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以乾头塬台坝为祭天中心,在西华之西另设西章天象台,实测推算日月失序。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日数不足,便把每年增加五日,为年与年之间的过度期,称作过年。

    【羲皇故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庖牺所生之处也。”

    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至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庙宇——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