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三章【六道轮回的传说】(第2/3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猎人果真跟着老和尚出家了,后来成为一位很成功的戒师,严守戒律,讲经时绝不离戒法。因为他认为「戒」才是修行人真正的方针,也是人类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戒就是规矩,戒就是教法,但更重要的是,「戒」是用来戒自己的,并不是用来戒别人,所以,我们学佛若不能好好地遵守规矩,守好本份,那就谈不上修行、谈不上是真的佛弟子了。所以「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能离开的心念。大家要时时用心,心不离戒,戒不离生活,这样自然就不会犯错了。若犯了错,再来后悔、再来补救,那又何苦、何必?

    能海法师传记能海法师(1886--1967),四川绵竹县人。俗姓龚,名缉熙。父母早逝,依姐为生,就读私塾,颖慧异常,饱读儒书。清末国家多故,立志从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陆军学校速成班,与刘湘、刘文辉等同学。190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旋以营长调云南讲武堂任教官,时川籍朱德、杨森皆列门墙。五十年代,法师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住锡北京广济寺,朱德委员长尝过从存问,畅谈往事,待以师礼,并赠衣致慰。讲武堂结束,法师回川任团长兼川北清乡司令。1914年调北京将军府供职,闲居无事,开始涉历佛书。后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及实业,见彼邦佛教盛行,因而对佛教产生兴趣。闻川人张克诚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佛教哲学,阐发极为精辟。试往旁听,大为叹服。所居相距约二十余华里,每日早往晚归,闻法心切,不觉疲乏。遂与张教授深相结识,张亦常到法师居处,详为解说。法师认真研读释典,如获至宝,始惊叹宇宙人生之奥秘,竟然全在佛法中。从此决心献身佛教事业,以弘法度生为己任。1914年法师与刘洙源(成都大学教授),谢子厚诸居士,发起创设成都佛经流通处,及少城佛学社,社址在少城公园(现成都市人民公园),常延请法师、居士在此讲经说法。法师既参加听讲,有时亦为听众说法。“俱舍”二字,可讲七天。足见其所学渊博,并深有解悟。此时法师寄居成都文殊院,尝语人曰:“早晚每闻钟声,辄动出家之念!”因商之于姐,姐坚持必待有后方许出家,师不敢违命。1924年,法师39岁,生一子,刚满月,乃毅然割爱离家,礼天宝寺住持佛源老法师为剃度师,出家为僧,法名能海,字阔初,旋从新都宝光寺方丈贯一老和尚受具足戒。后其两位夫人亦在成都爱道堂出家。法师从此深入经藏,探索奥义。闻藏密经典甚富,内地鲜有传译,决心赴藏求法。先后两次入藏,时间长达七年,备极艰苦,毫不退缩。虽在藏地生活,仍然坚持茹素,不沾荤腥。戒行之精严,世所罕见。法师在西藏礼康萨仁波卿为根本上师,深受器重。于显教主要学《现证庄严论》,于密法主要学大威德生圆次第,尽得其传。后康萨上师将其弘法所用衣钵授予法师,以示付予密法传承。法师学成返回内地,发愿将藏语系佛教在汉地广为弘传。其毕生精力均倾注在两项弘法事业上:一是建立道场,广传西藏格鲁派(黄教)密法。在四川先后创建近慈寺、吉祥寺、云悟寺、慈圣庵,和重庆金刚道场,上海金刚道场,并命弟子清定法师主持其事,对藏密在内地的传播,影响甚大。一是从事译述。两次由西藏运回大量藏传佛教典籍,多属汉地所无者。法师在近慈寺创建译经院,“此院宗旨,原系培养精通藏文及各国文字之佛教人才。将汉藏双方互缺之经论,互译刊印;并拟将汉藏之主要典籍,译成各国文字,公诸世界;复将各国有关佛教之论著,译出参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以期达到‘通圣言而遍寰宇;导世界以趣大同‘(此系法师当年亲撰译经院门联)之宏伟目标。”由法师及其弟子先后译出藏文经典五十余部,刻印显密经论八十余部。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命美驻华使馆成都新闻编译处处长与编辑主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