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三世因果】(第2/3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道理:过去、现在和未来互为因果循环不断、轮回不止。并具体分析自已、亲朋、社会的业因果报、循环轮回;人生和社会就明白了、清楚了。自已也清醒了,方知“相由心生”、“命由自造”。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年轻时“贩履织席为业”,起于乱世,三分天下得其一,可谓一代豪杰。但他临终对儿子的教导,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不是统御四方的权谋之术,而是这么几句平实之极的话。对儿子的遗嘱是他一生心血凝结,可见这两句话是刘备一生成功的最重要的体会。赫赫伟功,成就于细微之处,而细节归于一念善恶之间。

    现在一些从未成功过的人,谈起成功之道起来头头是道,不外是对外的权谋之术、对内的压榨员工的手段、不着边际的心灵鸡汤。若是真把那些听进去了,你的一生就将永远与成功无缘了。我的一个亲戚早几年迷上了陈安之,听了那些传销洗脑式的蛊惑,成天飘在天上,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那两年做什么都弄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本来那两年运程很好,但那种行事风格将他的好运毁得干干净净,每次都开头极顺,做到后来弄得人人怨恨、狼狈不堪、收不了场。实际上成功不在手段,而在心念之间。我接触过很多富商大贾,多是儒商风格,待人谦和有礼,孝义有加,处世低调平实。一些人喜欢仇富仇贵,更多的时候是你没有了解他们,或以偏代全,品行不好的人不是没有,但那绝不是主体。富贵中人,整体而言的德行是相对比较好的。没有这种德行,哪来这场富贵?

    看网上很多的帖子,凡是诉说不幸的帖子,多半通篇在谈“我”,全世界都对不起“我”,碰到事情从来不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反观一下自己:是你不喜欢全寨子的人,还是全寨子的人厌恶你?一个两个不喜欢你,也许有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讨厌你,就要反省自己了。从一些人的诉说中往往就能找出问题所在。凡是嗔恨心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人际关系必然紧张,人生必然没有幸福可言。即使衣食丰足也不管用,心上的煎熬让其如处地狱、心上的不知足让其如处饿鬼,幸福与不幸,很多时候在于一念之间。凡是更多地为别人考虑的人,人际关系就不存在问题,其世界自然一片祥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与自私程度完全成正比。这种事同样离不开因果,欲要人敬我,当须先敬人。若真能从心里敬重对方,珍爱别人,多一点付出,少一点计较,你的世界从此改观。种的是善因,结的必会是善果。

    很多次看到有流浪者在垃圾桶里找东西吃,在场的一些女孩子,要么是笑得直不起腰,要么是厌恶地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这种时候,哪怕是一念不忍之心,就是善之所在,人生也就是两重境界。尊贵生于谦恭,卑贱出于骄慢。看不起卑贱的人,就给自己种下了卑贱的种子,当下就在损害自身的尊贵之气,以后就会得到卑贱的果报。世间的尊贵,皆是生于谦和恭敬之处,对处境不如自己之人的尊重,就是在成就自己的尊贵;对弱小生命的怜悯,就是在成就自己的福德。

    提起做善事,很多人觉得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善事好做。实际上,一些生活细节上,往往就决定了你自己命运。比如傍晚时分,看到有人守着一小点不太新鲜的菜,你能帮她买了、让她回去吃碗热饭吗?再如在路上看到一些小虫子,将它们拾起来放到安全的地方去,这就是最好的放生方式。还有不要利用别人的难处,买东西时狠杀价钱。我们经常有这种体会,杀价太狠的东西,或买得不高兴的东西,必定不好用。有时候别人落难,卖房卖贵重物品时,本来就叫价很低,还要趁人之危狠敲人家,这就相当于落井下石了。不该挣的钱不能挣,不该省的钱同样不能省。这些细微之处,都在影响你的命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