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炎帝神农氏政权】(第2/3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围的世界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还是如此。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社会正在悄悄地改变,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逐渐变化了的世界会给他们及其后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相信了帝姜承的话,相信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是由天神所决定。既然是天神的决定,人就没有反抗的理由,就应该顺从天命。于是,他们不再反抗,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心甘情愿地接受和服从贵族的统治。

    贫穷族民的无知和善良保持了社会的安定,使变革中的氏族社会在和平的环境下逐步向阶级社会发展。因此,在帝姜承执政的时间里,炎帝神农氏政权仍处于鼎盛时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家家有余粮,人人有衣穿,被后世史家称为太平盛世。

    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承三十七年(丙戌,前4655),终年五十七岁。遗体葬在穷桑城外(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尊号炎帝。

    姜明

    在位起讫:前4655—前4628年。

    生卒年:前4673—前4628年。

    出生地: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

    立都:穷桑(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北)。

    迁都:鸣皋(今河南洛阳市伊川县西南)。

    年号:帝明元年(丁亥,前4654)。

    炎帝姜明,男。姓姜,名明,又名?(wen,同音代用字),中国氏族联盟时代炎帝神农氏政权的四任帝。

    姜明的祖父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二任帝姜临魁,父亲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三任帝姜承。

    姜明生于帝承十九年(戊辰,前467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伊川(今河南洛阳市南),是帝承最宠爱的儿子。

    姜明的母亲是帝姜承的三夫人,年轻漂亮又懂得风情,深得帝姜承的宠爱。她怀孕后,帝姜承特意把她送到伊水河畔的别宫去静养。后来,这位三夫人就在那里生下了儿子姜明。

    姜明从小生活在母亲的身边,因为母亲受宠,他自然也跟着借光,加上他聪明伶俐机智善辩,帝姜承对他十分宠爱。帝姜承晚年时便把姜明确定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4655年,帝姜承病死于穷桑帝宫。姜明即位称帝,号帝明。

    姜明即位于穷桑,以丁亥年(前4654)为帝明元年。

    姜明不喜欢帝都穷桑,他即位后便在伊水河畔的鸣皋之地,大兴土木,修建新都。

    帝明三年(己丑,前4652),姜明正式迁都于鸣皋。

    帝明执政时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差别日益明显,富裕的族民不仅拥有豪华的住宅,还拥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家具;而贫穷的族民则住着简陋的茅草屋,使用着破烂不堪的旧家具。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平等,一些贫困的族民被迫去给富有的族民做佣人和奴仆,完全失去了自身所应有的权力。

    随着父系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女人在氏族中的政治权利逐渐被剥夺,不再允许她们参与族内的社会活动,只是让她们去做那些日益增多的家务劳动,使女人的社会地位逐渐转弱。

    姜明执政时期,进一步完善了神农氏所创立的父系氏族制度,规定:族中后代一律从父计算世系;女人居从属地位。女人结婚必须嫁到男方去,死后与夫同葬在男方墓地。

    在远古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她们经历了漫长的族外群婚时代,直到伏羲女娲政权时期才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进入对偶婚阶段。在这一阶段,女性的地位更加优越,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奴仆。这种“女尊男卑”的对偶婚姻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直至炎帝神农氏政权初期才被宣布废止。

    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