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二章【人神大战】(第3/4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帝时期的“三皇五帝”都包括其中,为解读山海经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把《山海经》定义为华夏族试图独立发展的文明传播史,分析了华胥族与其他民族进行联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最终建立夏朝,演变为“华胥族”的漫长历史。

    把帝皇家族谱系作为主要线索,系统分析《山海经》的秘密。从《海经》部分入手,以各民族的联姻与家族谱系作为破解《山海经》的入口。

    1、《山海经》中的时代划分及过渡时期

    黄帝以前的历史实难考据,把甲骨文作为上古文字考据,进而确定殷商文化的存在,也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这里从旧石器时代的有巢氏开始,到周文王建立周代,划分为几个远古历史时期。

    (1)《山海经》记载的时代

    旧石器时代,代表人物有巢氏。距今约两万多年。

    新石器时代,代表人物燧人氏、?m兹氏。距今约一万五千多年。

    原始林业时代,代表人物伏羲氏、女娲氏。距今约一万两千多年,以史前大洪水为标志。

    原始农耕时代,代表人物神农氏炎帝。距今约七千多年。

    改良农耕时代,代表人物轩辕氏黄帝。距今约五千多年。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中华文明五千年说法的由来。大禹之子建立夏代,距今约四千多年。

    原始商业时代,代表人物商汤。距今约三千五百多年。

    原始政治时代,代表人物周文王。距今约三千多年。

    《山海经》记载的历史主要集中在神农氏到夏启时期,即距今七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历史。

    (2)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演变

    从有巢氏到夏启建立夏朝为止,是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部落中占据话语权的多为女性,在婚姻产生的后代或衍生的新部落多随母系姓氏,或重新创造具有母系部落特征的姓氏。但母系社会的代言人可能是男性,这是为了战争和交际方便的需要。一般来说,在文明形态越原始的部落中,母系的地位越高。这无论是周代以后的草原部落,还是现在依旧存在的原始部族中依然可以见到这种文明形态。

    (3)从部落长老制到国家制的过渡

    《山海经》中记载的各部落中,最早实行的是部落长老制,各个有血缘关系的小部落组成大部落,大部落组成部族,比如华夏族等,各部落因实力不同而推出人数不等的长老,组成长老协会,进而推举出部落首领。中原和东方部族推举出的首领具有如下特征,为燧人氏“风”姓之后,所在部落实力强劲,首领本身最好是与其它实力部落的混血后代,这样容易获得联姻带来的好处,实现强力部族的轮流执政。当然首领也是同时期有创造力和活力的优秀人物。这种“禅让”制度并没有刻意回避父传子的情形,但这和夏启建立的“家天下”世袭制不同,部落长老联盟可以随时终止父传子的情况。

    (4)文化中心的从西南到东部、中部的转移

    有巢氏应该起源于西南的山部丛林之中,即先天条件十分优越的昆仑圣地,燧人氏和?m兹氏联姻的嫡系后人一直居住在昆仑山,拥有名义上的天下,即《山海经》最早的天帝,具有次一级地位的是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之旁。天帝也是后来玉皇大帝传说的最早来源。成为各部落以致大部族首领的往往是实力强劲,拥有相对的先进技术和文明的部落。最早的燧人氏和?m兹氏的后人在昆仑圣地称天帝,统领草原和山林各部落。

    但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又崛起了在山东日照汤谷擅长天文、农时的东方帝俊族,以及在中部以农耕为主的炎帝、黄帝。自此形成的华夏族被草原上的戎狄,西夷和南蛮包围的局面。西王母部落则保留了对西夷和部分草原部落的控制力。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