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朱钞(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过税。但是自庆历战争后,一切便乱了。

    庆历战争前宋朝商税一般维持在八百几十万缗的收入,那几年国家辰光不好,国家匆匆忙忙发起战争,可是几年拉据战打下来,前后花费几亿之巨费用。因此只好重征重税,包括商税,连卖菜的农民都要交纳瓜果菜蔬税务,各州县层层设场务,反复征税。即便一头一尾也要反复征税。

    如最初交易时无论是客商或者生产商只要有一方交纳即可了,但那几年生产方也要交往税,采购商同样要交往税。最终交易后,贩运商要交最后一道过税,零售商要出售给百姓,因此又要交往税。

    于是那几年商税一下子膨胀到两千多万缗钱,几乎增涨了近三倍。

    若以宋朝商业,两千多万缗商税实际不多的。

    然而关健无论士大夫家的商贩,或者权贵豪强家的商业,胥吏不敢得罪,公开漏税。最终这个巨大的商税不得不由中小商人来承担,造成许多中小商人破产,再加上交子胡乱发行,物价上涨,民不聊生,正好遇到旱灾,便诱发了关中与河南地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包拯等大臣便不断上书,战争停下来了,要给百姓解压。

    可这个头开开了,哪里能收回来?

    国家商税收入看似又回到从前,但下面各场务胥吏依然在盘剥着商人。

    王全脸色也变了。

    王巨使了一个且安务躁的眼神,非是这百分之三的往税,他担心还会有其他税务。

    胥吏眼睛珠转了转,又道:“非是夏国剑,一把剑能售二十贯乎?若是夏国剑,一把剑岂能仅售二十贯乎!”

    王巨刚刚与朱俊讲了文章要讲道理,胥吏也在讲道理,但他讲的乃是伪道理。

    王全脸色剧变。

    胥吏张了好大的嘴巴,若是真按夏国剑的价格来征税,天知道得征多少税?

    “请问差公尊姓大名,场务何处?”

    “某姓谷,场务乃是保安军城场务。”

    “二叔,麻烦你到我家拿下纸笔。”

    王嵬去拿纸笔。

    “小子,难道你想抗拒税务?”

    抗税的结果便是抓捕,关押,拷打。

    从赵匡胤起便有了,朝廷也多次下旨释放关押的欠税百姓,宽免百姓的欠税。

    不过没有严格中止。

    紧了百姓会对国家产生怨恨,松了百姓便不怕朝廷便不交税了,这也是“中庸”之道。实际就是人治中的“弹性治理”。

    谷胥吏前面说话,后面两个衙役虎视眈眈。

    “谷公,小子那敢抗拒税务呢。”王巨微微一笑,又道:“我只是想写一段文字给程公。”

    “程公让你不纳税吗?”

    “非是,元黑叔打造出来真正的夏国剑,小子想请程公上书朝廷,让朝廷重用元黑叔。”

    “你做梦……”谷胥吏话音突然停下。

    夏夏国剑与西夏弩、冷锻铠甲闻名天下,但成本高,产量少。

    然而宋朝行啊,宋朝一年的军费,几乎相当于唐朝三四年的税务总收入,宋朝铁产量也非是西夏可比拟的,西夏虽然武器精良,本身产铁量少,大多数铁矿石是从宋辽两国私市或互市中换来的。要钱有钱,要铁有铁,一旦让宋朝得到夏国剑的技术,便可以大幅度推广。

    这个道理与后来的神臂弓一样,西夏族酋李定来投,他带来了西夏的弓弩技术,再与宋朝弓弩技术结合,于是发明了神臂弓,前面发明,后面立即推广,并且不断改良,拉力从原先的二石改良到一石二。虽然宋朝工匠地位有些低,然而发明了这种利器,宋神宗然下诏嘉赏了李定,并且给李定官职。

    若是元黑子真有制造夏国剑的技术,一定会轰动朝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