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七七章 平戎策(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总体三个意思。

    角厮啰一死,兄弟叔侄分家,一些大部族首领各自占山为王,莫相统一,宋朝这时候有了统一河湟的条件。

    西夏连年进攻吐蕃,或攻打或拉拢,而吐蕃各部单薄,若是让西夏得手,进逼岷洮,宋朝就悲催了,西夏不仅得到大量凶悍的蕃羌骑兵,许多水草丰美之场所,而且战火也烧到了四川。

    河湟地区,土地肥美,适宜种植作物,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汉家能经营此处。一旦将河湟收复,对宋朝经济有所帮助,而且形势会反转,危胁西夏安全,毕竟河西走廊很是单薄。

    王巨看着这三篇策子。

    后世喜者能将它与相提并论,不喜者认为坏了宋朝大局,破坏了与吐蕃的关系。

    当然它的高度肯定赶不上隆中对,那时刘备有嘛?一个新野县吗?

    但现在宋朝有了什么?两者根本就不好比较。

    然而它不是一无是处,太重要了,也就是王巨将要说的,王巨放下策子说道:“去年韩公上书,言朝廷昔日放弃了兰州,从而让兰州为西夏所得,贻害无穷。”

    “这是我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失误。”

    他俩人说的就是六谷部吐蕃人,也就是兰凉处的吐蕃人。

    其实汉人很早就经营这里,与熙河一样,河西走廊没于吐蕃后,汉人蕃化,但这些各族百姓对中原印象都还不错。即便属于吐蕃羁縻管辖,当地各部族还多次派使前往中原,迎接汉官来做首领,这个习惯一直延伸到五代,如后唐孙超、李文谦,后晋吴继兴,吴继兴走了后后晋没有派汉官来了,却派来押衙陈延晖安抚一下,六谷部吐蕃人急了。索性将即将离开的陈延晖劫下,强行立为刺史。不做我的头不行。

    后汉时又有申师厚,宋朝有丁惟清。

    至少证明中原在这里有一定的基础与好印象。

    李继迁叛乱。六谷部首领潘罗支向宋朝表态,愿意配合宋朝戳力讨继迁。李继迁派人来招降,潘罗支说戳一人,执一人,以听朝旨。李继迁于是愤怒地发起进攻,被潘罗支击毙。

    李德明继位,向宋朝诚服,策反者龙族六个部族,用诡计骗了潘罗支去者龙族。被杀死。这不能怪宋朝。随后潘罗支弟弟厮铎督平息了叛乱,被六谷部推为首领。

    他比哥哥还要做得更忠心,每年派使向宋朝进贡大量战马,表示诚服,礼节上尊敬得不能再尊敬了。然后出钱购买武器。但那时宋朝认为李德明是好同志,于是不管不问,甚至人家花钱买武器,都不提供武器,更不要说是支援了。最后六谷部被攻破,厮铎督对宋朝万分失望。带着余部投奔角厮啰。

    西夏得到兰凉地区,很快又得到甘肃沙与居延海,整个河西走廊拿下。财富人口立即膨胀,立国基础有了。

    韩琦说的就是李德明时的故事。

    其实那时候那需要宋朝支援多少,只要及时地支援大批武器,李德明就拿不下六谷部了。拿不下六谷部,就吞不下去河西走廊。难道真靠一个银川平原与横山地区与整个宋朝相抗衡?

    王巨又说道:“再者,庆历战争,秦州一直处在后方,始终平静。然自禹藏花麻投靠了西夏后,战火不休。自德顺军到古渭城几百里的长度。能掳得不见人烟。”

    “是啊,仅是杀死的熟蕃就达上万人。掳走的熟蕃与生蕃更是不计胜数。”赵顼微微叹息道。

    也就是西夏若得到洮岷二州,战火必弥漫到川北!

    这才是平戎策的关健。

    什么世仇。没世仇,甚至董毡都为儿子娶西夏公主,还屁的仇。就不要说木征很早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