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九六章 井田(第2/3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裁。这就是节流。开源,就是开辟财路,比如那个木棉司。这个倒无坊,关健有的财源不是开财源,而是一种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

    “桑弘羊那些手段你知道吧?”

    “我知道,若是那样敛财会有争议。”

    “主要就是敛财,但有的也不能纯粹算是敛财,比如免役法,或者叫募役法。朝廷差役害苦了许多百姓。特别是一些三四等户的商人与主户,他们是国家的纳税重点大户,然而因为役法导致倾家荡产,一二等户都是豪强,难以征税,国家只好将税赋往五六七等户上摊派,于是贫者益贫。所以用募役代替免役,而且它还有一门好处,是花钱雇役,有的役不是长年累月的,若是差役,就困在役上了,但是募役,官员只好精打细算,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

    “我懂了,就是一二三四等户出钱,官府用这个钱雇用闲人代替这些劳役。既解决了这些人的困苦,又解决了一些松散的闲人谋生的问题。”

    “恩师此言中的,但没有那么简单,现在一等户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罕交纳赋税,也不会服役,即便服役,也多是胥吏,而非是真正的役或差、衙前。但国家差役不知凡几,恐怕有五六十万之众,打算一人给三十贯钱,就得要一千五百万贯钱。仅是从二三四等户上募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往一等户身上摊派。那么一等户会不会高兴?甚至这些一等户中有许多是官户,外戚,真正的权贵豪强。”

    张载又陷入沉思。

    更要命的王安石敛财敛疯掉了,既然是惠政,那么做一个惠政样子吧。向上等户征可以,理由也是王巨再三说的,不征无法募集到足够的钱帛募役。

    那怕向坊郭户、僧道户、单丁户与官户征也可以,但向很贫困的下五等户(五六七八等赤贫百姓)、女户(寡妇人家)征呢?特别这些女户好意思征么?

    另外还要多征百分之二十免役法,说是用来防备水旱灾荒以及突发性战争,美其名曰免役宽剩钱。然后确实是宽剩了,每年付募役费用外,还盈余好多好多钱。

    这岂不是给反对派找借口么?

    “恩师,到时候你想一想,新党与旧党,变法与保守,南派与北派之间的争斗,恩师你往哪儿站哪?”

    “我哪儿也不站。”

    “恩师,你从渭州来,有没有看郑白渠的渠首?”

    “看了,那个渠首建设得很好。”

    “我不是指渠道,而是指泾水,主流在引导泾水东南下,我用渠首塘迫使泾水东北下而进入郑白渠,两流争水。恩师,若是你站在中间,想不东南下,也想不东北下,那可能吗?并且你声名在外,想不表态,也有人迫使你表态,到时候你怎么办?”

    “实际国家主要原因还是贫富不均,如果实行井田,那就好了。”

    “井田?”王巨差一点吓跌倒在地上,又问:“恩师,如何井田?”

    据传夏商周时,耕地整齐规划,道路与渠道纵横交错,土地让这些道路与沟渠隔成方块,形状象一个井字,所以叫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给庶民使用,领主可以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但不得买卖与转让,同时要向王室交纳一定的贡赋。但这个井田也有区别,周边为私田,中间则是公田。

    具体的,宋朝无法考证,后人也无法考证。

    不过后人可能看待它时,更科学一点,肯定产生了许多弊病,不然商鞅变法时都不会提出废井田,开阡陌。

    实际后来士大夫眼中的井田制已经不是上古时的井田制了,而且宋朝不是张载率先提出的井田,是李觏,可能他也意识到豪强的强大,这个井田制讲得很模糊,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张载的井田则比较清晰一点。

    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