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二一章 新世纪(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售,向所有人贱买贵卖,控压粮价,朝廷顺便用之弥补仓储损耗以及稍稍获利。

    其次便是提举常平司。

    以前各路有转运司、刑狱司与安抚司,常平仓则是有转运司或本州选幕职清干者官员一名专掌其事。自王安石推出青苗法后,于各路又设置了提举官与管勾官,河东、湖南、梓州、利州、夔州各二员,江西、湖北、成都府、广东、广西、福建各一员提举官,又差官同管勾陕西、江西、湖北、成都、广东、广西、福建各一员管勾官,凡四十一人,主要管理的就是青苗贷、常平仓与常惠仓。

    现在青苗法还没有完善,提举司同样也没有完善,所以只说了一句,每州选通判或幕职官一员,典干转移出纳。

    还有,不是大臣们听说的陕西路了,而是河北京东淮南三路。

    不过王安石也怕下面官员敛红了眼睛,刻意说了广惠仓必须依量留给老疾贫穷一部分粮食,余下的才用于常平转移法。

    赵顼平静地说:“准。”

    大家却鸦雀无声,别看吕惠卿这简短的奏章,信息量太大了。

    赵顼又道:“散朝。”

    大家目瞪口呆的退朝。

    王巨也退了出来。

    大苏在后面追上,拽着王巨衣袖道:“子安,不是说好是陕西路吗?”

    他问王巨,因为王巨刚从条例司下来,可能会知道真相。

    “子瞻,我也不大清楚哪,”王巨道,实际心中在说,道理岂不是很简单,陕西路贫困百姓多啊,能敛到钱吗?不但陕西路,就是人烟稍稍萧条的京西路与河东路,王安石也不感兴趣哪,它们哪里能赶上京东路与淮南路,整个北方人烟稠密,经济最发达的便是这三路。

    一切为了钱啊。

    然而大苏同志,现在最好少与他说一些真相。

    想听听我心里话,再过几年吧,黄州回来后,我们就能知无不言了。

    “这如何了得?”

    “子瞻兄,难道前年河北大灾,国家都拨不出钱粮赈灾,由灾民自生自灭,那就能了得?”

    吕惠卿也走了过来,在边上冷哼一声。

    苏东坡也冷哼一声,拂袖走了,不过眼中出现了失望,对王巨的失望。

    吕惠卿道:“子安,有何指教?”

    实际吕惠卿对王巨也有些失望,但刚才在待漏院王巨说的那番话,又重新在吕惠卿心中给王巨加了分。

    而且他与王安石议论王巨时,王安石对王巨评价是三个字,智近诡!

    别人认为王巨做事是锋芒毕露,王安石却不然,认为王巨智慧几乎接近了诡道,这一条与司马光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带着欣赏的态度,一个带着批判的态度。

    王巨不协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也不快,但王巨没有反对,王安石也不好说什么。

    但能让王安石说出这个评价,可见王巨在王安石心中的地位与应象。

    王巨低声说道:“你在读奏章时,我也在仔细地听,青苗法由来乃是李参的青苗钱。王广渊去了齐州后,看到灾民困难,又念着朝廷财政困难,于是采纳了折中之策,挪用转运司的钱粮放贷,利息高达五分。但为何民不怨?那是大灾之后,百姓一无所有,虽是五分利息,然比兼并之家的六分,甚至二十分三十分的利息好得多,更没有利滚利的丑陋现象。这是特例。如果平时,那怕是一分利,恐怕百姓也不愿意贷之。君说不强配,可能吗?还有,百姓贷之若不还,君又没有提。到时候抓捕怠打也是难免的。所以我采取了躲避态度……”

    “救急之策也。”

    “希望是救急之策吧……”王巨摇了摇头道。真要是救急之策,又倒好了。

    他顿了顿说:“一旦落实,纷扰再所难免,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