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三九章 房杜李王(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开边河湟,只是陛下害怕大家反对,隐忍没有说。”

    “这个也有可能,但更要重视了。”

    王韶现在所做的,一是消化俞龙珂,也就是包顺的属部,二就是屯田蓄粮草,一旦准备完毕,十之八九就能发兵河湟,别人看不出来,然而章楶绝对能看出来。

    “如何,你可以问一问章子厚。”

    朝廷的情况章楶也听说了一些,但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默然道:“那我此行来则不是白跑了一趟?”

    “也不会,你是陛下特意下召进京述职的,想来陛下是同意了,我再教你一策。”

    “何策?”

    “你再写一封疏折给西府,只论述一件事,今年西夏入侵绥德军只是一次试探,恐未来规模更大,西府会主动放大给保捷军铠甲的数量。”

    章楶思考。

    “质夫兄,真大规模战役打响,只要保捷军装备了,必然用保捷军,用保捷军又省费用,你说吕文两公会作何想?”

    章楶苦笑,道:“子安,听了你的话,我觉得心中有些憋气。”

    “勿用,如若不是如此,千古以来,何来的那么多王朝更替?你憋气,然而不在京城,我却呆在了京城。实际等到军器监事了后,我也打算想办法离开京城。”

    “那么来西北吧。”

    “恐怕不大可能。”

    “难道朝廷不重视你的军事才略?”

    “正因为重视,有的人不想我立功,有的人不想我多事。”

    “然而是介甫公为相。”

    “陛下召我进京,正是想我辅助介甫公变法,可是我没有同意,天知道介甫公心中是怎么想的。”

    “介甫公如何?”

    “请看房杜李王。”

    “李王是谁?”房杜章楶知道,房玄龄、杜如晦。

    “李沆、王旦。”

    圣相李沆不用说了,宋朝最厉害的内治咸平之治,李沆要占据一半功劳。王旦这个人评价略有些复杂,特别他担任了那么多年首相,居然没有阻止宋真宗拜大神,以至他在临死前忏悔,要他儿子将他头发剃掉,穿上僧衣下葬。但奇怪的是在他为首相时,无论宋真宗如何拜大神,宋朝还能继续保持发展、繁荣与稳定,但问王旦做了什么,还真说不清楚。还能有一个比较,王旦死后,寇准与丁谓这两大强人先后为首相,看看那几年宋朝乱的,还不及刘娥主持国政呢。

    “我懂了,那么祖宗之法当不当变?”

    “我只说一件事,佛教。世人皆指责周世宗排佛,于是遭到报应,但太祖去相国寺,问相国寺主持赞宁,这个佛,朕该不该拜,赞宁无奈说,如来是过去佛,陛下是现在佛,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太祖仅仅拱手而已。我朝大雨不止,太祖派人去龙门广化寺无畏三藏塔前对佛发出宣言,若雨不止,定拆此塔。然后到太宗,当时江东有一僧上书说他愿意为佛祖修一大庙,庙成之时愿焚身报之。太宗准之,寺成,太宗派内侍卫绍钦来了事。那僧人不同意,说我到京城当着陛下的面焚身,卫绍钦理都不理,直接将那和尚扔到火坑里,然后向太宗禀已经了事。然而现在有多少大臣不信佛?”

    “但太祖太宗……”尽管两人是好友,章楶也不敢往下说,但意思是两个皇帝都不得好死,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匡义生生是伤口发炎,几乎将腿烂到骨头而死。

    “可真宗呢,仁宗呢。”宋真宗信佛,但也是生病而死的,宋仁宗更不用说了,那是史上有名的仁皇帝,然而一个儿子都没有活下去,好不容易抚养一个养子,还弄了一个濮仪之争。至于赵曙更不用说了,真正的现世报,三十几岁,仅当了三四年不舒服的皇帝,便病死了。

    “然变法不可能清静无为。”

    “质夫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