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2/5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枪去枪尖,尖部醮红墨,击中算是受伤亡退出战场,然后拉到山区实战。

    苗王二人各自不向对方透露作战方案,这样练一练,不仅练了军队,提前熟悉战场,也训练了斥候,携带粮草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

    当然,还有一些兵士受伤的,不过现在仅是受伤,未来那可是直接关系到生死。

    这个也是王巨的想法,王巨未走时说的,不过说得不多,包括他们对章楶的态度,同样是王巨的嘱咐。

    拉练了十几天后,几万保捷军渐渐有了大模样。

    所以王君万才说出这句话。

    强军仅是战争胜利的一部分,决定战争胜利还有许多因素,比如天气地形,当时百姓支持反抗与否,后方供勤,国家财政是否健康,人心是否所向,有没有权臣在后方掣肘,以及一个重要的因素,统帅之能。

    如果换王巨来指挥,大家必然喜出望外。

    如果换葛怀敏来指挥,那怕就是换韩琦来指挥,就是有了这支强大的军队,又能打败敌人么?打不败,又几乎全是步兵,那意味着什么?覆没!

    不仅全军覆没,恐怕他们同样也会步王珪、郭遵等勇将的后尘。

    “想来不会吧,王明公还在朝堂呢。”姚麟说道。

    若是朝廷派庸才来指挥,王巨会同意么?要知道这几万保捷军同样聚集了王巨数年心血。

    王君万道:“虽如此,王明公官职太低,没有话语权啊。”

    也不能这么说,王巨虽官位低,但受赵顼信任,又有军事才能,至少在这上面还是有许语权的。

    究竟如何,天知道呢?

    …………

    天知道呢?

    有可能这段历史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浪花,但它真的很重要。

    比如朱无璋的政策。朱元璋差了吗。他的能力不比太祖差的。或者说杀贪官错了吗?其实也是借鉴了宋朝的弊病。宋朝士大夫那么高的薪酬还不满足,人人为私,那么何必用那么多的民脂民膏养这群贪得无厌的官员。所以低薪,所以杀贪官。

    时间长河再过几百年,同样证明朱元璋政策是错识的,反而内斗在明朝更加重。

    想一想汉唐的威风,再想一想后面的对内强横,对外软弱的历史。能不让人叹息。实际起点就是这几年。

    熙宁三年的春天则是这个变化的起点。

    春天来了,桃花还没有开,桃树依然是光秃秃的,但是那些褐色的树枝上星星点点亮色,多少让人感到那种暖意即将到来。

    虽然王宅不小,却以房屋为主,绿地空间却很小,于是窗户的几株桃树也成了王巨家最大的亮点。

    王巨让琼娘沏茶,然后看着眼前的两个人,一个是章惇。一个是新贵,曾布。

    春天到来。某些人所等的机会也到来了。

    青苗法,故名思义,春荒之时发贷钱,秋收收贷钱。

    但王安石准备筹集的青苗贷是一千七百万贯,这个钱相对于宋朝经济来说,并不算多,然而青苗法之来由,是针对农村青黄不接,大地主对百姓发放高利贷而去的,也就是对象是贫困农民。

    想一想,一个富裕的国家农民能占其中多少经济吧。

    如果原来对象是北方四路,那么一路得发放四百多万贯青苗贷,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大清楚,还能换算一下,北方百姓多以麦粟为主粮,一斗麦不过三十文钱,一斗粟不过十文钱,如果换成麦,则是发放近六亿斗麦,十七亿斗粟。

    打算北方四路五千万户吧,那么一户全部放麦贷则是十二斗,放粟则是三十多斗,宋朝内治还可以的,能放那么多青苗贷吗?或者再做一个比喻,整个宋朝的两税,高者不过五亿多,中者是四亿多,有时候灾害大了,也有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