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五二章 十将-真实的西军(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留下一支军队守卫抚宁寨,燕达则去了罗兀城。

    但就在几天后,情况陡变。

    燕达离开不久,梁乙埋从后方调来一支庞大的军队,自一条隐秘的崎岖山道悄悄行军到抚宁寨下,攻打抚宁寨。种谔在绥德军城听到后,怖不能下笔。

    这就是兵力的问题。

    为了配合种谔这次行动,宋朝动用了鄜延路、府麟路与河东路以及少量环庆路四处的兵力。但延州其他地方不能不守,如保安军因为种谔抽调一部分兵力走了,差一点出现严重危机。府麟路那边也是如此。因此河西两路能抽调的兵力有限。河东路出动了不少兵力,合计两万兵马。

    然而都在筑城呢,抚宁寨、永乐城、罗兀城、赏逋寨、荒堆三泉寨、吐浑川寨、开光岭寨与葭芦川寨,而且这些寨堡多建在茫茫的山区,远离宋境,物资运输极其困难。

    如果能全部建好了,那个问题不大,所有兵力一起能抽出来了。可现在怎么可能将这么多堡寨全部建好?不能建好,余下诸部兵力就不能抽调支援。

    这也不是问题,西夏能抽调大军攻打抚宁寨,宋朝则能抽调更多的军队前来支援抚宁寨。然而那样做,会造成大量的消耗花费,朝堂必然会群起而攻。

    所以种谔没有那样做,仅是让高永能盯着细浮图寨这支庞大的夏军。如果西夏大军来,要么就是从细图寨而来,高永能这支军能将他们拖住,并且能赢得时间从后方调来援军。要么从罗兀城而来,然而燕达已经去了罗兀城。或者进攻永乐城,因此种谔盯着的是永乐城方向,在永乐城之北,派了无数斥候,日夜探查。

    但就是没有想到西夏几万大军竟然从一条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崎岖小道,直插到了抚宁寨下。

    现在问题来了,罗兀城那边诸寨兵力不宜调动,高永能这支宋军拖着了细浮图寨夏军,可是细浮寨夏军同样拖着了高永能的军队。

    所以在短时间内,无兵可援!

    但是万一抚宁寨失守,西夏便能将细浮图寨与抚宁寨联系起来,生生将罗兀城与鄜延路的联系切断了。要么从府麟那边联系。可失去了鄜延路的联系。靠黄河边那一百多里单薄并且是绵绵群山的新道,罗兀城如何能守得住?

    种谔失误了,托大了,胃口大了!

    没有办法,种谔只好下令,让抚宁寨内将士死守住抚宁寨,然后从后方调援兵。

    梁乙埋同样派出大量斥候打探,见宋朝暂时无援兵。大喜过望,下令急攻抚宁寨。仅两天,抚宁寨陷,连一些新式虎踞炮都丢给了西夏人。种谔无奈,只好让永乐城、赏逋寨军士齐齐撤到罗兀城。

    梁乙埋再次率军将罗兀城围困起来。

    种谔将情况用特脚递向京城通报。

    当然在奏折里他没有说自己的失误之处,只提出了解决办法。先行守着罗兀城,再反攻西夏,将抚宁寨夺回来。

    可是奏折到了京城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只有王安石一个人同意了种谔的意见,并且说“陕西一路户口抵一夏国,以四夏国之众当一夏国。又以天下财力助之,其势欲扫除宜甚易。然不能使夏国畏服。向以君臣强武,今其君幼弱,其臣不过亲昵阘冗之人,而终不能制之,岂非将帅无胜算,而处之不得其当哉?”

    这不对,论人口,宋朝不知是西夏多少倍,就不要说论财力了,如果李元昊那厮还活着,宋朝拿他们没办法还能理解,现在西夏小皇帝岁数小,梁氏乌七八糟,为什么不能制之?

    不过王安石的声音迅速被庞大的反对声淹没,有的说种谔不当犯边,本来两国承平很久,现在陕西将帅争功犯边,挑起战事,导致国家财政即将再度困窘,陕西百姓民不聊生。

    这不能说没道理,说用费,实际今年战事用费远没有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