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1章 不好解决的问题(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中原极其忠诚与向往的,甚至多次来中原王朝迎接汉人做刺史。但西夏对六谷部动手时,宋朝有过什么支持与表态?

    再到唃厮啰,同样如此。所以能怪老角与宋朝只是阳奉阴违式的结盟吗?然后玩出了火,女真,蒙古……那么结盟不好,不结盟也不好,岂不是自相矛盾?

    今天吃苹果,明天就一定要吃苹果吗?这就是眼下保守党的病。

    比如李德明对付六谷部,李德明似乎向宋朝示忠,然而六谷部对中原的友好,那是经过了一百多年时间的证明。并且扶小压大难道不对吗?即便不能直接出兵,可以间接的支持一些钱帛与武器吧。那样,六谷部还能被西夏歼灭?得不到六谷部,西夏的甘肃地区必失,丢失了河西走廊,西夏拿什么与宋朝斗?

    这叫扶。

    还有压,童贯海上之盟也不能说错的,它属于远交近攻,可当女真人表现出那么强大战斗力时,宋朝还不警觉,岂不是找死的节奏?后来联合元蒙,更是傻逼行为。

    似乎好难哦,这真叫难吗,看看春秋战国是如何纵横捭阖的!

    或者有人说,宋朝灭了,契丹人呢,蒙古人呢。明朝灭了,女真人呢?不错,有的种族消失了,有的种族融合了。

    然而莫要忘记这个庞大的种族的人种,论勤奋,可以说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能绝对排进前五位,论智慧,同样能排进前五位。而且他们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最低也占到了全球五六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带着这群百姓,在政权稳定的情况下,还不能站在强国之林,吃翔去吧!

    实际赵构也不能完全是昏君,正是因为如此,他与秦桧都要吃翔。至于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更要去吃翔!

    后人有人反对王韶河湟开边,实际河湟开边没有错。错的是木征等人亲近西夏。不开边熙河。熙河早晚就被西夏得手。那个后果更严重。但为什么木征等人亲附西夏,禹藏花麻这样的大酋豪直接投降了西夏,与百姓无关,实际秦州缘边地区的蕃人对宋朝最向往,否则都不会向汉人“借种”了。这个原因正是老角对宋朝面和心不和所带来的影响。

    然而在老角这种心态的背后,则是宋朝外交的笨拙最好证明。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金大。胡志明,他们后来得势时有些动向很不对头,若是从开始时天朝稍稍压一压,会不会产生后面的变化?

    眼下就是这个笨拙的外交体系的缩影。

    既然知道董毡这次是否出兵,极其重要,为何不商谋一些对策,却只是被动地等着董毡出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董毡是人,不是天!或者说庆州是否能失守。还不及内斗重要?

    内斗……很重要!

    文彦博不悦地说:“禹玉,这岂能儿戏?”

    王珪笑笑不语。

    人家安慰老婆说的话。何必上纲上线?

    不过他们俩矛盾不是很严重,严格说王珪也算是利益既得者。可能王巨并不知道的一件事,在王珪后代中有两个很有名气的女子。他的长女嫁给士子李格非,两人所生的女儿便是李清照。李清照不错,大才女。不过王珪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孙女。王珪有五子,次子叫王仲山。王仲山有一个女儿,也就是李清照的小表妹,这个小表妹嫁了一个更有名的丈夫,他叫秦桧……

    秦桧与王珪的心态无关,但有一件事能证明王珪的心态,那就是王珪这个有名的孙女出嫁给秦桧时,王仲山拿出二十万贯的嫁妆陪嫁。由此可见,王家的财产。

    因此指望王珪赞成变法那是不可能的,但让他冒着得罪赵顼去反对变法,他也不愿意,因此一直和着烂泥巴。不过王珪对王巨一直很不错,尽管这个用心也不是很纯良。

    赵顼又开始揉脑袋了,如今他不是几年前的他,两人话中有话,岂能听不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