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2章 北部湾海盗(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还有人不高兴,王巨迁徙的百姓都是贫困户,还有一些更可怜的流民、逃户、隐户,这些人可以尽情的剥削,一起迁徙走了,就再没有便宜的百姓替他们种地种荔枝了。

    因此,又有一些聪明人,从江南西路那边将贫困百姓与逃户诱骗过来。

    这个王巨是不反对的,甚至巴不得他们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疏散更多地区的百姓。

    总之,在王巨带动下,这一带很是热闹。

    但还好现在是王安石变法,在财政考核政绩,只要有了钱,大多数官员也就装作看不到了。反正是好是坏,连赵顼身为皇帝都说不清,况且是他们。

    但为什么吕何让说要丁壮。

    在户册上王巨迁徙的百姓并不多,两万户,不足六万百姓,也就是多是家中困难的,于是长子留下继承家业,次子去了海外,虽是两万户,但这两万户百姓一半以上的亲人还呆在内陆,只有部分人迁徙到了海外,不过这些人成色很足,丁壮占了大部分比例。去了海外,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风光,虽然确实有很多耕地,多得让他们无法想像,收入同样很高,可一切得重头再来,同时还要与当地土著人进行战斗,争夺地盘。所以也必须以丁壮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两万余户隐户逃户,这些户数人口就更多了,足足有九万多人。但他们是不计入户册的。

    并且南方隐户之多,也出忽了王巨意料。

    许多老人还盘着童子髻,以逃避国家的赋役。俺不算是丁壮,未成年……

    尽管朝廷派官员搜刮了江南西路与两浙路的隐户逃户,现在又产生了大量隐户与逃户,福建路因为官员一直没有搜刮,那么则更多。

    然而不在朝廷户册上,虽然规避了税赋,其命运反而更悲催,既然不在户册上,同样也不受国家保护了,于是各个主户尽情的剥削。其实这也没有办法,在古代生产力很落后的情况下,一旦人口膨胀起来,这种情况是避免不了的。

    不过总的来说,丁壮占了多数比例。

    但现在渐渐安定了,一旦安定了,最少比在内陆做五等以下户生活要好得多。

    于是一部分人提出接家人过去。

    张铨之带着密州灾民去了大洋彼岸,陶青秘密去了润州。

    哪里大半的船只还是属于王巨与延州十个商户的,其中王巨占据了七成契股。其实现在的财富收入,已经让十家商户麻木了,要这么多钱干嘛,能花得完吗?但对王巨来说,财富是多多益善。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跑倭国,这同样也很早之前的安排,在王巨提示下,刘绍先还刻意去了一趟倭国,也真找到了两个银矿,储藏量不算大,加上采矿炼银技术的落后,产量也不算太高。不过有了这个依据,就可以继续寻找。贸易也要对等的,这些国家与宋朝相比太穷了,那么只好形成铜币外流局面了。

    所以王巨才推动了用船只拉木排的形式,将倭国的木头拉到密州,再加上银矿,可以将交易量放大了,至少阻止了一部分铜币外流。而且这些银子到来,将会增加宋朝的货币。

    银行的基础,就必须有充足的货币,交子暂时还无法让百姓适应,所以倭国的银子实际很重要的。为何明朝以银子为货币,正是从倭国得到了大量白银。一旦银子多了,再搭配铜币,货币就会不缺乏了。那么再利用一些手段,就会真正推动宋朝的经济,甚至理论上达到王安石所说的民不加赋而国自用。

    但现在不行。

    而且现在的航海更需要银子,比如最大的收益便是珠宝与香料,这个被市舶司收购过去了,然而市舶司不是支付铜币,而多是支付相关的商货。

    王巨至于要这么多商货吗?

    一旦航海进一步扩大,就必须得要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