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2章 右孙吴(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喏。”王紫川出去。

    “紫山,大井,你们也一起骑马出去,打着我的旗号,问一问周边百姓对交趾的态度,然后于客栈集结。”

    “喏,”王紫山他们也陆续走出去。

    陶弼说道:“王公。”

    “子安就行了,在家中,连我的傔客,我也强行他们呼我子安。”

    “老朽就斗胆呼一声子安了,子安,不用打听,整个邕州百姓对交趾恨之入骨。”

    “可乐战乎?”

    “子安低调行事,不乐战也。若是高调将子安事迹宣扬,百姓皆乐战也。”

    这便是郭逵一战带来的消积影响,出动了那么多兵马,半途而废,百姓就是恨之入骨,也不想再打了。然而如果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来统领,还是有许多百姓愿意参战的。

    “那就好,不过我还有几事不解,想请教陶公。”

    “不敢。”

    “郭公六月从潭州出发,七月抵达桂州,九月向邕州出发。这个能理解,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再加上无数粮草物资的征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然而为什么九月到了邕州后,郭逵一直逗留了七十多天,三军这才出发?岂不知越是逗留不行,越容易引来疟疾。随后进入交趾后疟疾传染更厉害,又为何不隔离?”

    问题就出在这里。

    而且关于瘴疠疟疾的什么,王巨很早就解释过了。

    并且也由葛少华推广了。

    那就是迁徙时百姓得动起来,再减少每批迁徙百姓的数量,夜晚宿息时,尽量绕过那些传中说的瘴疠恶地。

    将迁徙百姓多分批,每批数量尽量减少,这个能理解,减少了,就不会互相传染。

    为什么要动起来,因为一旦停留,雌蚊一旦交配后就要吸血,大军逗留不行,等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血原地,吸血的蚊子来了不走,远处的吸血的蚊子又不断地涌来。因此越逗留,中标的可能性越大,逗留的人数越多,中标的人数就会翻倍增加。

    绕过瘴疠恶地,原因同样很简单,非是所有的蚊子都携带着疟疾病原体的,那些烟瘴恶地,往往人烟稀少,**物多,这些**物就极产生疟疾病菌。蚊子在上面爬行后,也携带了疟疾病原体,然后在人身上叮咬,人也中标了。

    正是这些年严格地执行了这几条,包括迁徙百姓到来后,立即疏散,还有一旦有人得了疟疾,立即隔离,可以于白天看望,保持通风,但蚊子起来后,立即撤离此屋,并且周边百姓必须用蚊帐隔离蚊子叮咬,以防传染。所以这些年,迁徙的百姓一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疟疾感染。甚至许多围田,正是王巨所说的烟瘴恶地,当然,圈成圩后,这些**物成了肥料,又经过翻晒,疟疾病菌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了。

    还有一个例证,那就是民国时鼎鼎大名的缅甸野人山。

    然而后来百姓多了,野人山的种种恐怖,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王巨之所以有此一问,乃是原先陶弼一直在岭南为官,第一次重修灵渠就是陶弼主持的,随后因为木棉,朝廷又出资重修了灵渠,那次葛少华与陶弼同时参与了。并且现在木棉司不仅在广南东路,也开始扩大到了桂州。

    不提消耗了,就提这个疟疾的危险,郭逵也不能在邕州摇摆了七十多天。

    “子安,老朽不是没有说过,当时老朽就劝郭公,让他立即出兵。他说天还热,实际那时到了九月,虽热,难道京城不热吗?这个热度官兵是能承受的。然而郭公又说,向南烟瘴更重,须等等。我说,邕州就没有烟瘴吗。然而郭公不听。随后军中开始蔓延疟疾,陛下派中使赐药,那也不管用。也隔离了,但不能将病员丢下不管,于是越传染越厉害。最后富良畔一战胜利后,虽然老朽坚持用兵于升龙城。但确实军中人心惶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