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6章 借口(第4/5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超过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因此虽贬值。可比例不是太大。

    当然,也不能会部怪王安石,赵顼便说过一句话:“行交子,诚不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

    朕也不想发行交子啊,更不想用新交对冲旧交,可是货币不足怎么办?

    这是实际情况,不过这样一来,没有了信誉,交子只能贬值了。

    因此王巨便想到了帛交,让帛交的成本与它的实际成本相仿佛,如果再得到充足的银两,与铜币搭配,三相结合,大家就会渐渐认可,那么就不会出现前面得到交子,后面立即去交子铺兑回铜币的情况。渐渐地帛交就能替代铜币,国家只要在各州府储备少量银子或铜币,就可以了。

    而且放在海外,想大规模制造帛交比较困难,但放在宋朝,以宋朝的绢帛产量,一年可以轻松地获得几百万贯的帛交。

    有了充足的货币,才能为成立银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想成立银行,绝对没那么简单的。

    然而相比于银行,海外的种种管理与制度,则更是麻烦。

    王巨凝起眉头,想了好一会,道:“就这些吧。”

    那有什么完美的制度哦?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了。

    黄骅在边上说道:“胜之,俪儿就交给你了。”

    俪儿未死。

    这也是一个偶然事件,给王巨带来的启发。

    王巨用兵大理,有几个原因,大理收回来,夹在宋朝与大理中间的一些蛮族就会变得安份一点。但这个理由确实不充分。

    大理的战略地位,万一元蒙还能继续崛起呢?即便北宋不会灭亡,到了元蒙崛起时,宋朝也会因为许多原因,正是走向衰落的时刻,包括人口危机,庞大的宗室压力,兼并更加严重,上层更加的文恬武嬉,这也是帝制的必然结果。所以那时候,只要元蒙崛起,还能危胁到中国的安危。除非每一个皇帝都同意将百姓大量往海外迁徙,始终将人口控制在两千万户以下。而且每一任皇帝最少能做到赵顼这一步,不那么昏庸。但这是不可能的。

    可这条理由,对于宋朝君臣来说,也不会认可。

    而且王巨说都不敢说。

    另外就是王巨内心也在渴望着大一统……

    对于赵顼来说相信他也会喜欢的,可是支持的大臣不会多。

    无他,管理成本也。

    统一了,就要治理,治理就要派驻官员与官兵。且不说如果官员处理不当,立即引起大规模的造反起义,就是这个成本也是一个问题。这么大片地区,必须要置很多的官员与官兵,才能控制住,那就需要大量钱帛,如果靠当地百姓赋税,百姓不堪负重,又会大规模的造反起义。如果不靠当地百姓赋税,无疑就加重了内地百姓的负担,于是才有了一个说法,赵匡胤用玉斧在地图上的大渡河上画一虚线,此外非吾所有也。

    不过王巨很怀疑之,当时王全斌虽然灭掉蜀国,却将四川搞得乌烟瘴气,到处在起义,有什么力量再向西向南经营?

    巴蜀缓过来了,还有南唐与河东。

    宋太宗时拿下河东了,却与辽国这个巨人对峙,接下来在军事上一代不如一代,那个人有心思想着大理?

    因此才有了赵顼的诏书,三思而后行,切莫冲动。

    王巨没办法,便想找到一个真正的借口。正好桂州查到了一桩蒙汗药案,有一伙人看到灵渠两边有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贾,合伙用蒙汗药药倒了许多商人,劫了大量财货,还杀害了五名商贾与十一名随从。

    王巨对这个蒙汗药很好奇,非是他想用来害人,而是想用来给士兵疗伤时当麻醉用的。于是他让这几名贼犯供出蒙汗药的配方,再让手下仿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