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5章 牺牲品(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倭国。

    “倭奴有这么多储银?”蔡确怀疑地问。

    王巨并没有解释清楚,但大约是什么想法,几个宋朝顶级大佬都能意会了,这是撬动整个宋朝经济的大措施,不然王巨也不可能说一年能盈利二千多万贯了。

    想法是不错,可这个撬棍得足够粗,足够硬……

    那么所需的银两不是几十万两,也不是几百万两,可能以千万两计算,那样再搭配铜币与交子,理论上这项举措就能落实了。即便变法派,蔡确也不想天天吵吵闹闹。

    然而倭奴国有这么多银子么?

    其实中国也是一个金银大国,比倭国的储藏量只高不低,只是以现在的技术难以开采。看看现在宋朝满世界地寻矿,又得到多少银子?想一想宋朝一年出产多少银子吧,低的时候一年只有几万两课银。

    “有,”王巨沉声说。

    实际仅是1560-1640年这八十年时间里,倭国就生产了两亿五千多万两银子,最高峰时一年产量几乎达到五百多万两,整个明朝从倭国得到了近两亿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大量流向葡萄牙等西方列强的白银。

    并且当时的形势,明朝依然处于半禁海状态,流通不畅。

    如果换成现在,只要倭国有,王巨就有办法全部换过来,并且可以用暴力开采,提高其产量。

    当然这些产量数据王巨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时倭国的白银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么产量还会低吗?

    王巨话音一转,又说道:“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狙击货币对外流通,这也分为两步,第一步生产外番的货物,外番有倭刀夏国剑,我们大宋就要有桃溪剑、精美的蛮刀。外番有倭国扇,我们就要有更精美的竹扇、玉扇、骨扇。外番有各种棉花织品,我们大宋尽量推出比他们更精美更廉价的制品。”

    什么都有了,宋朝自然就成了贸易输出国,各种金银也就返头向宋朝流通了。

    “次之下诏,对外贸易轻税免税,用之刺激输出,而不是输入。”

    这就是赵顼要做的事了。

    这个对外贸易不仅是几个市舶司的贸易,还有对辽国、西夏、吐蕃的互市贸易,如果对外出口完全免税,宋朝一年将会损失许多收入。

    因此赵顼蹙了蹙眉头。

    王巨又说道:“第三步,陛下,你率领着大宋更加强大。”

    强大到一定地步,用得着向西夏、辽国每年送出那么多银子、绢绸与茶叶吗?

    实际王巨很想说,最少现在用得着还继续给西夏岁赐吗?

    为什么给岁赐,花钱买安!但没有买到安,又非是庆历之时,宋朝与西夏边境战争已经占据上风,为何还要继续给岁赐替其输血?

    不过王巨只说了一句,孙固脸上就已经露出一点不高兴的表情了。

    老王也感觉到气氛不大妙,立即打岔,问:“子安,然而普通百姓如何甄别银子真假?”

    “王公,我朝执行交子已经好几十年了,与银子相比,交子更贵(指面额更高),也更易仿造,但为何没有出现大规模伪造事件?实际很简单,金银当成货币后,它们是用于官府采办,或者大型交易,那么铜币也就节约下来,如果铜币全部节约下来,难道以我朝的铜币数量还满足不了普通百姓的需要?”

    宋朝大多数普通百姓肯定无法甄别银子真假。

    但放在大宗交易上,那些大商人难道不能甄别出来?

    与交子是一样的性质。

    只不过交子是一张纸,它的信用始终成问题。

    其实一旦银子大规模流通,根本就不存老王的担心,明清就是最高的例证。

    到此,王巨已经解释了他带银子回来的用意。

    不然如何说服赵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