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0章 两颗心(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使者闹出什么误会,诃黎三世也有缓冲的余地。

    毕竟现在的宋朝非是李世民之时,环顾四时,甚至跃马到阿富汗都茫茫然再无一个对手了。

    而且朝堂上的龌龊,王巨也不想对他解释。

    王巨将诃黎送走,张商英又来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就连他的字都有意思,字天觉。

    不过王巨略有些愕然。

    元旦节乃是宋朝最长的节假目,假期几乎长达近二十天。但不是所有官员都会放假的,各个重要的部司都会派一两名官员留守,预防突发事件。

    然而往往留下来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官员,人善了……就要被人欺的。

    但王巨这一年却将张商英留了下来。

    非是张商英老实,但怎么看了,特别是中书这个地方。

    就象王巨,如果未经过多年磨砺,那怕就是他在知庆州时,到了中书也会茫无头绪。

    还有,圣相李沆,不亚于唐朝的房杜,正是他主持下,才有了宋朝最厉害的一次大治,咸平之治。只是这个人低调得可怕,所以被后人往往忽视之。 但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初次进入东府为副相,也没有做好。

    因此张商英看似留守中书吃了亏,实际不然,这是给他一次真正一个人全面了解中书的大好时机!

    所以王巨有些奇怪。

    张商英大大方方坐下,论姿态洒脱,就是少年时的王巨,都远不及此人。

    王巨呵呵一笑。

    张商英说道:“王公,我在中书收到庆州知州俞充送来的疏奏。”

    “庆州?”

    张商英马上就知道王巨想偏了,立即说道:“是这样的,王公在庆州有没有帮助过一个小祖阳的人?”

    中书各地奏报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带出来的,那一天乃是王震特事特办,害怕破坏掉王巨废罢市易法。才冒险做的。就是这样。如果传出去。王震肯定悲催,王巨没有举报,同样会被许多大臣弹劾。

    不过张商英隐隐感觉这可能是一件大事,只是他想不清楚,奏章没有带出来,但可以将奏章上所述说的,转达给王巨。

    “记得,一个毡毯商人。”

    “王公。这些年他前后投入了十几万巨资,研发出一种新式纺织机械。这种机械能将羊毛绞成很细的线。对了,庆州还送来了样品。”

    张商英从怀中掏出一卷毛线。

    当然,张商英好,还是俞充好,都还不能清楚的知道它的意义所在。但两人也非是那些愚蠢混日子的官员,包括俞充,祖阳献上此物后,他也隐隐感到事非小可,于是立即将此事禀报给朝廷。

    王巨接过这团毛线。与他后世的那些高级毛线相比,它依然很粗糙。带着许多接头。不过羊毛质量是无可挑剔的,真正的纯羊毛织品,拿在手中无比的柔软。

    “天觉啊,它可能会带来一场革命啊。”

    “这么厉害?”

    “你想一想,如果用它织成衣服,冬天到来,穿在身上,会有什么感受?”

    这依然又回到古代人如何过冬的问题上。

    在宋朝之前绝对没有棉衣的,富人过冬的方法很多,裘皮大衣,穷人只好穿厚厚的葛衣麻衣,然而不论富穷,都必须在家中升起炭盆,所以一到冬天来临,全国就需要大量木炭竹炭。

    虽然有了类似毛袜的织品,那不是线,而是象毡毯一样强行绞在一起,弄不好两水一洗,就全散掉了。

    在王巨带动下,棉花大面积种植,但各种棉大衣棉袄,售价然比较高,如果一件棉衣要三四贯钱,销售量有限的,然而一件棉衣只要几百文钱,这个缺口就太大了。

    但与羊毛衫、毛料大衣等保暖衣服相比,棉衣最大的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