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4章 爱国人士(下)(第4/7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此将他们抓起来斩首示众吗?

    没有办法,赵顼只好又让小黄门将王巨召进宫。

    王巨听完后,说道:“陛下。他们都是海商,常年的在大海上飘泊,都是一群悍不畏死之徒,而且又再三向朝廷捐助了那么多钱粮,然而孙固今天种种,无疑是让他们失望了。致命的是孙固乃是朝廷宰相。让他们怎么去想?”

    仅是一句,所有人一起回味过来。

    人家怕死,还会在海上漂吗?

    况且他们家人一起转移到彼岸,能联系的可能就如王巨所说的血脉,因此感到不公了,于是一起恢复到桀骜不驯本色。

    就是这么一群人,生气管什么用。

    冯京说:“斯文扫地。”

    “冯公,他们是商贾,何来的斯文可言。大不了朝廷不委派官员前去管理了,也不指望利用他们得到大量金银了。”

    这么行?

    那么多百姓,那么大疆域呢。

    况且没有了金银,未来的那个“不加赋税而国用”的银行司怎么办?

    冯京嘴张了张,终于不作声了。

    王巨又冲赵顼说道:“陛下,祖宗家法乃是重视内治,重视民生,因此说齐人,而非是宁赠友邦,不赠家奴。所以臣对孙固这种下贱行为感到了不满,言语有些激烈,还望陛下宽恕。”

    孙固好歹是宰相,朕的老师,老东西出来还不够,下贱又来了,还要朕宽恕。赵顼心中郁闷地想,又无力地挥了挥手说:“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那些海客怎么办?”

    “臣去驿馆问一问。”

    王巨又去了驿馆,诸人看到他十分开心。

    王巨努了努嘴,让两人站在门口,不让他人进来,这才说道:“你们今天做得不错。”

    “少保,那个孙相公是怎么一回事啊?”

    “他是文彦博派系的人。”

    王巨未多做解释,但只一句,大家就懂了,王巨的政敌,能不刁难吗。

    王巨又问了问彼岸的情况,最后说道:“诸位,今天我与陛下搭成协议后,你们最好少做滞留,两三天后就回去。”

    不是回彼岸,而是去杭州泉州。

    但大老远的来到京城,总要让他们转一转吧。

    王巨说完,重新返回皇宫。

    他说道:“陛下,臣与他们大约谈好了,他们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便是市舶司榷买时价格必须要公道。”

    “王卿,朕也派人查问此事,当时那些新物事出来后,市舶司的官员也不知会卖出多少价钱。”

    “然而最后市舶司低价榷之、高价售之后,并没有做任何表态。”

    “这个……”

    “其实就是钱帛已经进了内库,再也拨不回来了,于是装聋作哑。这使得臣又想到了介甫公执行市易法时,市易烧酒与竹纸。以前延州十户商贾乃是感谢臣之支持,这才有了种种捐助行为。这是义举,但不是他们的责任。为何介甫公定了那么低的价格,并且那么大的数量?”

    “王介甫也是好心,以使更多士子用上便宜的竹纸。”

    “但他有没有想过,成本几何?产量几何?难道为了士子能用上更便宜的竹纸。十家商户就应当破家荡产吗?陛下,我们大宋商贾觉悟心能达到如此高度了?也许介甫公是好心吧,但为什么挑上烧酒作坊与竹纸作坊?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作坊有臣参与。为了仕途名声避嫌,臣不能有所怨言。以前多次捐助,说明十家商户有善心,有善心执行低价购买就会很容易。”

    还是那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杭州市舶司的相关官员也是抱着这个心态,诸海商们多次捐助,有善心,所以明知道价格出得很低,依然默不作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