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9章 孤独的背影(第2/7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捷报传来,西北还没有使会州安定下来,古烽台战役才刚刚结束呢。

    不过会州肯定被宋朝拿下了,本来西夏人烟就越来越稀少了,特别是会州位于前线地带,再加上梁乙逋的烧杀掳掠,导州会州出现了大量真空地带,不仅是会州,以前的平夏城周边葫芦川地区,同样人烟稀疏。

    人多了不好,但人太少了,无疑更不好。

    所以迁徙一万户百姓过来,充塞这一带的人口。而且这一带还有许多河流,有大量水草丰美的场所,给羌人就当成放牧场所了,但汉人过来了,就可以种植,粮食,在未来西北几年乃是关健的关健。即便王巨拿下西夏与湟州,叛乱与战争还得要持继数年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要迁徙部分百姓过来。

    但这还不是要点。

    此次迁徙只是一个尝试。

    经过这几年的惨战,西夏人烟越来越少,现在又在执行着宋太祖的策略,将大量西夏百姓抢先胁迫,迁徙到渭源,或环庆路与鄜延路安置,那么未来,西夏有许多地方空无人烟。

    那时则会从河东陕西内腹人烟稠密的地区,大量地迁徙汉人过去开垦种植,甚至平定湟州后,还会以保捷军与边军或弓箭手的名义,迁徙许多百姓前往湟水与浇河地区,迁徙百姓的数量可能多达二十几万户。

    汉人数量增加,才利于治理,同时王巨想要实施民族融合政策,蕃汉一家,首先的前提,当地必须要有大量汉人,并且又能疏散部分地区人烟过份稠密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但实行时,肯定有很多意外发生的,这次迁徙,便能发现许多问题,也就能提前想办法化解这些问题,为以后大规模迁徙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这次迁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从彼岸带来的许多杂粮,渐渐在陕西路推广了,这些耐旱作物的推广,也利于农耕文明的汉人在北方生存。

    章惇笑道:“太保,你将唐太宗的政策全部推翻了。”

    “自秦朝统一天下以来,最出色的帝王无疑就是光武大帝与唐太宗,他们许多长处值得借监,如唐太宗的文武兼治。量才而用,重视民生,不过人无完人,唐太宗虽接近了完人。但也不是完人,比如他与吐蕃的和亲,送给吐蕃大量工匠,使得吐蕃立即进入文明时代,成为唐朝大患。这种壮大外敌的事,我朝再也不能做了。比如这个民族安置……”

    李世民将北方与西北缘边地区全部胡化了,所以给了安禄山谋反的土壤,并且有了西夏产生,于是现在王巨反其道而行,尽可能地使缘边地区汉化,就包括广南西路。

    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也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说到壮大外敌,陛下,诸公。臣又说到胡僧。”

    几十个天竺大和尚终于来到京城,入驻相国寺,引起许多百姓关注,甚至一些江淮地区的佛教信徒都来到京城,前去相国寺朝拜。百姓也就算了,有不少大臣也去凑热闹。甚至在高滔滔督促下,赵顼不顾王巨反对,在宫中接见了这些大和尚。实际呢,这些大和尚连汉语都不会说,然后他们说佛法。他们从大理带过来的通译就在边上翻译。

    得到皇帝重视了,于是许多富人凑钱,让这些大和尚在相国寺连办了好几场大法会,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胡僧还好一点。佛教教义不那么激进,他们宣传佛法,也多少感化百姓积善行德,不过一旦臣侥幸将河西走廊拿下,丝绸之路得以畅通,那么西域诸国必然会派使者前来朝拜我朝。”

    “陛下。诸公,还记得太宗之时,那时我朝还没有丢失西北,因此许多胡人来朝拜我朝,有的是真使者,但大多数是真商人假使者,冒以使者名义,将卖不掉的商货,当成贡品交给我朝,换回不菲的赏赐。其实真相是,我朝强大了,不用什么赏赐拉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