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0章 尸车(第2/6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京城的那个宅子则不同,想做私塾也不行,周边都是贵人家,所以以后打算交给张贵兄弟。这几年还是挂在王巨名下,防止赵顼召他进京述职,一大家子,呆在驿馆不合适的。

    外面又有许多人杀猪宰羊,以欢迎王巨的归来。

    王巨低声说道:“妃儿,走的时候,拿出一千贯钱,济助村中的贫困百姓与孤寡老人,不能占乡亲们的便宜。”

    妃儿恩了一声。

    王巨背着手,走了出来。

    村外便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野,夏麦基本都收割上来了,不过田里皆长着绿油油的粟苗与豆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早不是他原先开拓郑白渠时那般荒凉的光景。

    王巨眼力好,居然在一些旮旯里看到他从彼岸带过来的一些杂粮。

    虽然伐夏之战,使郑白渠许多保捷兵牺牲,但没有影响郑白渠的庄稼耕种,特别是未来这两三年内,郑白渠的粮食尤其重要。

    三叔安排妥当后,进了屋,说:“太保,这次回来打算呆几天?”

    “就几天,祭完祖后,我们将要去河州。”

    “河州,这么远?”

    “吐蕃背叛我们大宋,朝廷可能会对吐蕃用兵,故此我要去河州,不然不能指挥。”

    无论河州,还是朝廷对吐蕃用兵,对于“三叔”来说,都太***的远了,远得不可想像。但是王胜一脸自豪:“没想到当初那个穷山村里出了一个大人物。”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王胜便讲到了这个私塾,前后共出了十七名举子,包括王家寨都有两个青年考中了举子。

    说到这里,王胜十分自豪,想当年,一个保安军共出过多少举子?

    王巨暗暗拧了一下眉头。

    这个举子,王巨很不喜。

    王巨为何将科举划成四级考,现在参加科举的士子太多了。每一届几乎达到了十几万人。甚至接近二十万人。

    有的大州人口多。教育发达,比如京兆府十三县二十多万户,每次参加解试的士子能达到三四千人四五千人,无疑给各州府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先经过各县的童生试诠选,那么每一县只有数百人参加了,这样各州府压力立即去除。

    但宽的只是各州府解试压力,到了省试之时。不仅有新举子,还有老举子,因此每一次省试新老举子人数能达到一万多人,多时能达到两万人,自己节裁官员数量,进士名额压缩,如今每届殿试只录取两三百名进士。

    想一想这么多举子,只能争这两三百名名额,会有多大难度。

    因此这个私塾尽管出了十七名举子,却无一名进士。中了进士,也未必能做到高官。不中进士,更是一无是处。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科举……”王巨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后脸上也有些自豪。

    彼岸也有教育,暂时不比宋朝优势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积,识字的百姓比例,会很快超过宋朝。

    彼岸也会录用一些头脑灵活的青年学生为胥吏,为各镇幕僚官,但在彼岸,胥吏实际就是官员,最少是公务员,不存在任何岐视的,因此薪酬也远比内陆要高。

    不过彼岸录用这些青年学生时,不是看他们知道多少经义,而是他们在专长知识上,能不能活学活用,能活学活用,才会录用,然后让他们用这些学来的知识,带领着百姓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而且在各个学校授课时,就刻意提到了这一条,不管学生将来会不会选择去做胥吏与幕僚官,或是选择其他职业,同样也要活学活用,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开智慧。

    其实除了科技生产力跟上去外,彼岸许多制度已经不亚于****制度了。

    现在彼岸仍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