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8章 青丹谷(第3/6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侦察,至少地形不陌生。也就是在地利上不会吃大亏。

    经过连续性的惨败,去年西夏百姓生活很惨,尽管夏石银是西夏的老巢所在,宋军撤退后,西夏不得不安抚百姓,但因为牛羊都让宋军掳走了,连同秋收的庄稼也提前当成青饲料割走,西夏又拨不出多少粮草来赈济,于是自去年冬天起,就有许多百姓挖草根,剥树皮,找老鼠充饥。

    其实到了今年春天更惨,有许多百姓又开始吃观音土了。

    但反观宋朝那边,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最少在边境处,人和上西夏也占据不到什么优势。

    打到最后,西夏又向他们干爹求救了,但只有不是宋朝先动的手,辽使过来依然说不出所以然。

    那么到后年,则能更轻松地将西夏拿下,辽国想发兵就发吧。

    连连大捷之下,王巨也想与辽国小较一下手腕。

    也就是给梁乙逋“恢复”西夏元气的时间,给他更多聚集兵马的时间,于边境想方设法进一步重创。

    败到一定地步,百姓连饭也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什么国号?

    河湟这边也要时间,到了湟州,这边吐蕃人对宋朝不可能那么亲近了,甚至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东边有一个国家叫宋朝。

    这种人心所向,对宋军后面的行动不是很有利的。

    尽管王巨两次集结了各族首领,宣传了他的民族政策,但效果并不是太大。

    于是王巨回来后,让各族将他们的物产拿出来,组织成商队,联手起来,前往巩州与秦州交易。熙州那边还好一点,特别是河州往西往南,许多部族严重缺少各部物资,这也是必然,他们那有宋朝那么发达的手工业?但他们的物产多以皮毛牲畜为主,这恰恰是宋朝最受欢迎的商货。

    以前也有交易,但隔着两个国家,交易终有些不畅,因此王巨这么做,使得许多部族受益。甚至王巨还从秦州那边请来一些胆大的商贾,直接带着商货,前来各部族与百姓进行着直接的交易。

    这也是王巨再三提醒的注意事项,可以惠及这些蕃人蛮人,但不能仅惠及一些首领,而是要使整个蛮部蕃部百姓受益,这才是让各蕃部蛮部不会叛乱的正确方法。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政策与手段,各部族大多数就稳定下来。

    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示范。

    最后就是要花费一些时间,从湟州各部族里挑选出一些精明的人做为使者,暗中潜向青唐城与廓州那边。对各部族进行游说。

    不指望他们立即背叛阿里骨,与宋朝联手剿灭阿里骨了,要的只是一个表态。

    这一招也很管用的,这些使者都是吐蕃人。杀是不能杀,就是杀,人家说是宋军逼迫来的,如何杀?

    不杀,有的部族同意归顺宋朝。有的部族不同意归顺宋朝,各部族则会产生不和,甚至同一部族内也会产生争议分裂。这种不凝聚的局面,正是王巨所要的。

    这个做法或者就是孙子马谡罗贯中所说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而且这种做法,会逼出一件事,阿里骨会更加紧密地与西夏抱团取暖……这样对宋朝也有利。所以这几个月是不断地反转,整将几个宰相与赵顼听晕了。

    当然,说的时候还在去年年底。只是一个大约的方案,计划也会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不过到了四月下旬,布局差不多完成了。

    因此王巨喊来了种谊,未来湟州路安抚经略使就是种谊。

    这个官职很重要,特别是前几年极其重要,其人选必须很能打,不能打,就不能震慑与及时处理叛乱,不但能打,还有私心不能太重。有大局观。

    符合这个要求的不止只有种谊,比如姚雄,姚兕,林广。折可适等,也能符合这个要求。但种谊在岷州呆了很久,与这些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