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4章 以一当五(第3/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就是这样,也比西夏那群散兵游勇军纪好得多。

    第四就是实战,屡战屡捷所带来的信心,以及朝廷与大后方的强力支持。

    至于最最关健的是,一个汉兵是否能抵五个胡兵,王巨与章楶都不相信的,因为汉朝将士同样是食素军队,以豆、粟为主。

    只是因为前面几个原因结合在一起,一个汉兵未必能抵一个胡兵,但一群汉兵就能抵五群胡兵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即便三国那么一点人口(吴国亡时,全国能计户数是1473423户,口数是7672881口,实际口数估计不会超过一千六百万,因此曹操写了一首诗,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戗。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蟣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打来打去,一百个老百姓只剩下一个人了!),但就是这样,曹魏仍压着北方游牧民族打。

    然后到东晋,其实东晋对十六国战斗力并不弱,不说淝水之战,桓温与刘裕两次北征,差一点收回了故土,可惜这两人都是有野心的主,无意中原,拿下关中分别都撤军回去了。刘裕之后的宋齐梁陈整烂掉了,那就不要提了。

    再到隋唐,总体对游牧民族表现也不弱。

    然而到了宋朝,汉人的战斗力立即换了一个样!

    其实就是制度的问题。

    当然,无论王巨或章楶不可能让宋朝回到汉唐那种制度了,况且那种制度可能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军队,但对武将不做任何限制,无限地放权,又拥有太多的兵力,对外部厉害了,可内部也生了一个个致命的肿瘤。

    这是无奈。

    不过对这个以一当五,两人都艳羡啊。

    想一想,以宋朝的财力,如果能培训出二十万这种“以一当五”的军队,哪里还再乎什么辽国,打就是了!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章楶便提到了王巨利用充足的财力,在华池县训练出的那支悍军。

    王巨也意动,因为未来将西夏拿下来,西方是不用考虑的,黑汗不足以形成致命性的威胁,要么就是贺兰山西边大漠里的一些游牧民族,要么是赤岭以西的少量吐蕃人回鹘人,可能会有一些抄掠行为,但因为他们人口基数太少,根本不会动摇宋朝的统治。

    因此重心立即转移到了北方,西夏的地盘从整个陕西路变成了南北河套与贺兰山,以及可能的居延海。但真正的重心则是在河东府麟路到代州这一线,向东延伸到河北路前线。

    但象王巨那样玩也是不可能的,非是章楶能力弱,而是整个河东路正规的禁兵、乡兵以及弓箭手,达到了十几万人,不提装备需要多少钱帛,就说象王巨那样生生买来大批猪羊,强行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也会导致整个物价失去控制。再说,如果河东路这么做,做为主力战区的陕西路三十多万禁乡蕃兵,又该如何?

    于是在王巨提议下,朝廷稍微增加了一些款项,用于姚麟所带的那些官兵身上。

    两人现在说的就是这件事。

    有了一些效果,但不是十分的理想,也不可能达到那个所谓的以一当五。

    “太保,主要还是缺少远征式的实战。”

    “远征式?”

    “汉唐军队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因为战事多,将士熟悉战斗,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时常长途跋涉到数千里万里之外的河中、大漠深处作战,这不仅会增加士卒相互的配合,也提高了士卒的韧性。虽然去年我们调动了许多将士去了银夏作战,但路程不远,而且因为提前安排,我军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夏人,缺少残酷性的战事,故对士卒战斗力增强有限。”

    “也是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