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1章 尧舜(下)(第3/6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桥梁,以及坡度大的路面,毕竟动力不足,同时各个车轮技术含量低,摩擦力与阻力高。

    不过朝堂政局的变化,让沈括意识到不妙,因此有意拖慢了进程,拖慢进程还有一门好处,不会劳动太多百姓,以免招人口舌。

    但终有结束的时候,沈括也知道自己爹不痛,娘不爱,接下来怎么办?

    因此有了这道奏章,这条路也不单纯是从淮安镇到灵州城,过了归德川,分出一条岔道直奔盐州,以便用来运输青盐,同时这一带多沙地,缺少粮食,有了这条路,以后能很好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沈括便在奏章上写到,这两年虽在修路,但沈括一边也在带领着工匠进一步研发,如今每节车厢能增加到二十五石重量,技术的成熟,也意味着成本有所下降,因此请求朝廷再支援一些物资与钱帛,将铁路顺着盐州一直延伸到宥州、夏州,再顺着府麟路边缘平坦的旱原地带,一直铺到胜州。搭配水路,整个西北便形成一个整体了。

    到时候技术再次提升,又可以顺着淮安镇,沿着延庆水一直修到云阳,以后再也不用劳烦百姓用小车子一车车推货物了,每石物资运到黑山成本也压缩到一贯钱以内。

    其实这个运费依然很高,一石一贯钱,一吨则是二十贯,这是新贯,如果放在后世,大家会一起晕掉的。这还不计算铁路、码头、船只平时的保养费用与维修费用,如果计算在内,成本还要更高。

    但原来宋朝每斗物资押到横山前线运费就达到了三百文,如果官吏不清廉,甚至能达到一千多文,若是运到黑山,即便官吏清廉,以及黄河水路的配合,每斗运费也不会低于七百文。

    因此在宋朝,它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特别是军事意义,如果宋辽在这一带发动大会战,参战的宋朝兵力只要规模达到十万以上,那么前线需要的各种粮草与物资则会达到百万石。

    若是原来的运输方法,不是成本有多高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多物资运输到前线,因此往往就是孤兵奋战,前线陆续失守。

    这也是原来一些大臣反对开边阴山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巨修水利,置边军,开屯田,然而大会战若是爆发,依然不能很好解决后勤之困,尽管缘边五路驻扎着大量官兵。

    前年的大会战那不能算,因为为了这一战,朝廷准备了数年之久,浪费确实严重,从三门峡发过来的粮食,运到最前线,往往四五十石只余下一石,全部在半路上消耗掉了。

    但那无所谓,许多物资粮草是提前就运到了横山与兰州前线,后来的粮草权当赈济了,西夏全境几乎催毁了,不能将西夏所有军民一起杀掉吧,那么就让他们做工,让他们做民夫,以工发放粮草与物资,包括关内的一些百姓,同样生产遭到了破坏,性质是两样的。

    其实不但是在军用,即便不爆发战争,如果有了这条路,也会有很大的民用价值,利于西北繁荣。

    只要不苛敛百姓,又能创造许多产业价值。

    沈括不会如此大公无私,他的想法是你们在上面争,俺只管修路。这么大规模的铁路修好,最少五六年后了,那时候小皇帝早就亲政了,你们还能不能如此猖獗?

    但他想错了,本来还真没有人注意他。可沈括主动跳出来,一起注意沈括了。

    你还想用兵哪,永乐城被你糟蹋了三十万人还不够吗!

    朝廷下诏,将他贬到了遵义军。

    别当真,宋朝根本没有经营到这里。

    当年宋朝用兵矩州等地,夔峡深处各蛮部震动,纷纷来朝请附,于是朝廷置了播州,珍州,思州等羁縻州,然后于播州南部置了遵义军。

    然后又采纳了王巨策略,各州下属划了许多县,往往一州能置几十个羁縻县,用此来分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